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市场正文

深度报告 |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速

2017-10-18 10:51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关键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循环装置的规模化生产有助于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引射器为例,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调研数据,一台引射器的价格在2005年时约为300美元,但是大规模生产后,成本会有大幅度下降,有望达到20美元/台。

国外已有投入使用的氢循环装置,国内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尚无成熟产品。

Ø 美国Park公司开发出了氢气循环泵,可用于不同的燃料电池汽车;

Ø 美国H2 Systems公司开发并提供氢气循环泵的系列产品(Hyrdogen Recirculation Blower Series );

Ø 美国的Argoone国家实验室开发了氢气引射装置(Ejector)及氢气泵混合循环系统;

Ø 各大汽车公司也开发了相应的氢气循环装置,并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例如氢气回流泵在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上得到了实施。

Ø 国内正处于研发阶段,有一些发明专利,但是并没有成熟产品。

燃料电池车关键部件之四:储氢瓶

储氢瓶是车辆续航里程的决定因素

供氢系统中的储氢瓶之于燃料电池车相当于传统汽车的汽油箱,其氢燃料的容纳能力决定了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目前运用在燃料汽车上的主要技术是高压气态储氢。常用的储氢瓶分为四种类型:全金属气瓶(I型)、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II型)、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III型)及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IV型)。IV型瓶有轻质、廉价的特点,得到国际上大部分燃料电池汽车的青睐,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Mirai。

70MPa储氢瓶是未来趋势

储氢效率和安全性要求储氢瓶耐高压、质量轻、密封性、耐火性、耐摔性:

Ø  储氢效率:通常用质量/体积密度来表示,即单位质量/体积的储氢罐能容纳氢气的量。要提高储氢密度,则需要储氢瓶耐高压,且自身重量轻,其中关键因素是气罐材料。目前储氢罐多采用碳纤维材料,占整个储氢瓶的成本75%,重量占整个储氢瓶的60~70%,减少碳纤维用量,及降低碳纤维单位成本是未来国内外的重点研发目标,美国能源局2015年发布的目标,到2020年碳纤维的价格应从13美元/磅降到约9美元/磅;

Ø 安全性:要求储氢瓶采用致密度高的涂料或金属镀层,提高密封性,减少氢气外漏;此外还对储氢瓶的耐火性和耐摔性等有要求。

70MPa储氢瓶满足DOE  5.5%质量密度的要求,续航里程可达500km,是发展主流趋势。根据美国2015年5月公布的最新技术要求,储氢瓶的质量密度要达到5.5%,而目前耐压70MPa(即内部承受压力达到700个大气压)的储氢瓶已可以达到该标准,例如丰田的Mirai搭载的70MPa的储氢瓶质量密度达到5.7%,可支持续航里程大于500km。

国外70MPa储氢瓶技术成熟,国内领先企业已有样品

国外70MPa储氢瓶的技术已比较成熟,在已经或即将量产的车型上搭载的大多数是70MPa储氢罐,例如现代ix35、丰田Mirai、本田Clarity、奔驰GLC  F-Cell等,这些车型的续航里程均超过500km。

国内基本掌握关键技术,但离产业化仍有距离,正积极开发。国内依托于“十二五”规划和“863”项目的研发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已经开发出车载70  MPa储氢瓶样机,上汽集团也表示基本掌握了70 MPa高压储氢和加注系统关键技术,2014年北京车展上展示的荣威950 Fuel  Cell搭载的是70MPa储氢瓶。但是产品化开发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成本产业化制备工艺研究、关键材料研究等,关键阀组件的开发方面,目前尚未组织立项,关键阀门、传感器还依赖进口。浙江大学、京城股份等研究机构、厂商已有样品。

燃料电池系统产业链梳理及重点标的推荐

核心材料供应商:石墨双极板的供应商包括杭州鑫能石墨、江阴沪江科技、上海喜丽碳素等;全氟磺酸膜供应商中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贵研铂业开始布局燃料电池催化剂,并与上汽集团关于铂催化剂签订合作协议。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空气循环系统全球龙头:OPCON  AB(雪人股份100%控股);汉钟精机拥有空气循环系统核心设备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系统核心设备氢泵的技术储备;京城股份35MPa、70MPa储氢瓶样品已在整车厂商试用中;中材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已具备35MPa储氢瓶量产技术,目前已经接到订单。

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商:国内两家龙头分别是新源动力、上海神力;加拿大巴拉德是燃料电池堆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球龙头,大洋电机参股9.9%;美国普拉格,主要供应燃料电池叉车;整车厂商如丰田、本田、现代、上汽集团也为自主品牌的汽车研发生产燃料电池系统。

相关阅读:

上海发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 产值突破150亿

燃料电池:引领新能源行业 燃料电池车已经进入产业化

原标题:深度报告 |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