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政策正文

江西宜春重点规划锂电产业 2018年拟引进众多龙头锂电企业

2018-07-19 10:44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锂电企业电池材料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产业。江西省宜春市为进一步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于近期发布了《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规划结合国内外锂电产业发展趋势、应用概况、供需产业链以及国内锂电新能源政策等,拟应用引进扶持政策,2018年完成洽谈、沟通、引进吸引电池隔膜、电芯制造、充电设备等众多龙头锂电企业,到2020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战略发展,预计达成1000亿元产值目标,形成涵盖锂矿开采加工、四大关键电池材料生产加工、电池电芯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详细内容如下:

 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前言

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产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均得到大幅提升,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应用领域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将会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产业的带动下,宜春市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在2015年,全市锂电主营业务收入跨越百亿台阶,达到100.13亿元,同比增长99.6%,超过河南新乡,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位。2016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增长50%。产业规模列全省首位,排名全国地级市前列。截止2017年底,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全市共累计签约锂电项目121个,其中投产项目54个,在建项目31个,进资项目18个。1—12月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0.3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10%,利润总额38.03亿元,税金总额10.13亿元,成为了宜春市工业发展中的首位新兴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宜春市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战略发展,预计达成1000亿元产值目标,形成涵盖锂矿开采加工、四大关键材料生产加工、电池电芯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

基地布局及定位:按照“332”战略(三个基地、三大中心、两大平台)打造宜春市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按照“聚集群、立品牌”的发展原则,以宜春经开区、袁州工业园为核心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要辐射奉新县、高安市,并带动周边县市区整体发展。围绕原材料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作为基础优势领域,通过核心企业引进与龙头企业扶持相结合,重点发展电池电芯制造、电解液、隔膜材料、充电设备及电池回收等领域,通过资源与资本撬动,择机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

产业发展政策:在参考《关于加快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各细项条款基础上,对比省内锂电新能源相关产业基地、比肩国内优秀产业基地,对产业政策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以适应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更好的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外部核心企业,建成国内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第一部分 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一、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制造环节复杂、链条较长;技术投入、资本助力,直接决定了未来产业趋势和企业在锂电新能源产业内的竞争力。

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链条特点决定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原材料开采(矿石)、原材料加工(四大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应用(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储能发电及其他)的产业链结构。

原材料开采与加工环节主要利用锂、石墨、钴、锰、镍等材料进行化学加工,形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电池制造环节主要是电芯的电化学生产加工及PACK和BMS软硬件的开发。终端应用主要有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等。

二、锂电应用领域概况分析

锂电池应用的核心领域为消费电子、动力新能源以及储能领域三大类应用;其中,消费电子锂电池应用增速放缓,动力锂电池应用成为核心增量市场,储能用锂电池成为机会市场,智能穿戴设备尚属于潜在市场。

1.动力新能源锂电池

主要细分市场有低端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双80低速电动车等,以及高端的电动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量大,销量逐年提升,过去五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电动自行车复合增长率达到9%,电动三轮车复合增长率达到30%,是具有发展机会的领域。据此可以研判高端动力锂电池需求量呈持续爆发式增长,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提升的增量市场;电动自行车与三轮车处于产能过剩、进入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状态,市场以价格战为主,竞争激烈,不建议进入该市场。

2.电子产品锂电池

主要细分市场有笔记本、手机、照相机等数码设备。消费电子市场增长放缓,增长率约保持在3%,其中手机产量达18亿部,市场饱和导致增速放缓,增长率达6.8%;笔记本产量过剩,产量下滑超过10%。由此判断3C锂电池需求量保持低速增长,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的存量市场;数码设备保有量瓶颈制约了增长速度,市场机会稳定。

3.储能用锂电池

主要细分市场有储能电站、储能设备等。受制于储能系统经济性影响,锂电当前实际应用量不大,锂电池需求量固定,且增长幅度较小,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机会市场。

4.其他领域

主要细分市场有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设备等。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300亿元,智能家电设备市场约1000亿元,市场尚处于概念向成品转化期。因此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电设备市场尚处于起步期,规模有限,是潜在市场。

三、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供需链分析

1.全球供需现状

在锂矿原材料方面,全球多家锂矿开采加工企业产能均无法达到预期,导致锂矿原材料价格上涨。如Rockwood公司2015年规划扩产1万吨,而实际状况是2016年才完成扩产;Orecobre规划是2015年完成投产,实际状况是2016 年才着手投产工作;American Lithium规划是2015年投产,实际状况是扩产中试尚未完成。

在锂电池原材料方面,全球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磷酸铁锂产能饱和,三元锂产量存在缺口,为产业基地及各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随着特斯拉兴建Giga factory,会对三元材料趋势起到带动作用,未来产能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的三元锂需求水平是5万吨,实际产量为4.7万吨,当前产能缺口约达2500吨,缺口产值达到约4亿元。

在电芯制造方面,电芯企业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利润压缩问题,通过加大产量意图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导致了全球锂电池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2016年锂电池电芯出货量为100GWh,而需求量仅为75GWh,截止2017年,锂电池电芯需求量小幅上涨达到约82GWh,而出货量则已达到110GWh,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短期内无法扭转。面向2020年,预计未来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将持续。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72万辆(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国销量达到40.9万辆,居世界领先地位;截止2017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到约122万辆,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77万辆,占全球销量比例超过6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长带动了动力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2.国内供需现状

在锂矿原材料供应方面,国内锂矿产能不足导致锂矿原材料价格上涨,以2016年锂矿资源产量与供需状况为例,国内锂矿需求量约为78.7万吨,而年产量仅为24万吨,进口量达到55万吨。截止2017年底,国内锂矿需求量约为87万吨,而年产量仅为26万吨,进口量达到61万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部分依赖海外资源的状况未来还将长期持续。锂矿资源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使锂矿资源保障成为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

随着全球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锂电原材料逐步由磷酸铁锂向三元锂等其他技术路线转变。目前20余家企业已具备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能力,产能规划超32万吨;但随着技术发展趋势转向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需求将逐渐下滑,供给大于需求量;三元锂方面,2016年仅主流企业产能已超2.5万吨规模,按三元材料发展趋势,需求量将呈40%增长,未来五年将出现供给缺口。

电芯企业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利润压缩问题,通过加大电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2016年锂电池产量合计68GWh,而需求量仅为50GWh,截止2017年底,国内锂电池产量合计约80GWh,而需求量仅为65GWh,供需差距进一步加大,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未能改变。

在锂电应用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与市场引导,产销量领跑全球。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统计,以2016年产销量为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1.7万辆,销售量达到约41万辆;截止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销售量提高到77.7万辆,良好的市场反响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向动力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良机。

四、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链分析

1.动力新能源产业国家技术要求

随着动力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退坡现象的出现与《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国家在动力新能源产业提出了对未来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未来技术要求。按行动方案,至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将超过300Wh/kg,由此对动力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与带动作用,对未来技术趋势予以引领。

为顺应该技术要求,目前国内行业已形成普遍共识与技术改进趋势,即在电芯制造环节开展适度轻量化改进;在技术路线上正由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积极布局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多元化电池技术,并积极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技术如全固态电池等;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正围绕智能化、轻量化、网络化开展多种新材料研究实验。通过以上方式,达成300Wh/kg的技术要求。

(1)电池材料轻量化

在电池材料轻量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动力电池成组效率和壳体轻量设计两种方式。在提高电池成组效率方面,锂电池企业对圆柱形锂电池进行了研发,相较于以往18650电芯,推出21700电芯,电芯直径变大后,电池支架板和集流片孔变大,相应重量减轻,电池系统中电芯数量减少,同时焊接配件的数量也相应减少。

提升空间利用率也是优化模组的重要途径。动力电池PACK企业可以通过改进模组和热管理系统设计,缩小电芯间距,从而提升电池箱体内空间的利用率。

此外,使用新材料也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如动力电池系统内的汇流排由铜替换为铝,模组固定件由钣金材料替换为高强钢和铝,也可减轻动力电池重量。

(2)三元锂电池布局

在电池技术路线布局方面,当前电芯制造企业正围绕现有以磷酸铁锂材料向以三元锂为主的技术路线多元化转型发展,并积极布局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技术如全固态电池技术等,以顺应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该趋势主要受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天花板效应”影响,而三元锂电池在该方面除首次充放电性能不佳、安全性有待提升外,拥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提升潜力。

在三元锂电池技术中,又可分为333型、523型、622型及811型,以上几种类型在技术特点、应用领域方面各有特点。其中333型兼具能量、倍率、循环性及安全性优势,但首次充放电效率低、放电电压平台较低,主要用于3C锂电池,兼顾新能源汽车动力基本需求;523型具有比容量、热稳定性高、生产加工工艺成熟的特点,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领域;622型加工性能好,易于烧结,但循环性能稍差,应用于充电宝、电动摩托车及电动汽车等领域;811型镍含量高、钴含量低,兼顾高容量、低价格的特点,但烧结条件苛刻,易吸潮,且在调浆、涂布环节难于处理,在国内尚属中试前后阶段,应用于小型高比容铝壳电池和高容量圆柱电池。综上所述,333型、523型及622型电池在优劣势方面各有千秋,具有运用领域广泛的特点,是当前企业的主要技术路线。811型锂电池在加工过程难度较大,是当前企业的技术革新方向,同时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也采用该技术路线。

(3)车用新材料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环节,业内主要通过车用新材料研究、设计改进的方式降低整车重量,以此提升行驶里程。

在新材料改进方向上,目前主要以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纤维为主要材料。其中镁合金材料由于加工性强、减震性能好,无明显劣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高强度钢及铝合金由于延塑性强、轻量化潜力大、可通过设计优化多次减重,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抗拉强度高,未来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领域。

2.原材料开采环节

锂矿资源主要有卤水锂、矿石锂、海水锂三种类型,目前在锂资源的提取技术上,国内与国际水平相当。矿石提锂工艺相对简单、回收率高,是优选技术路线;而卤水锂与海水锂受制于提锂技术的障碍和设备维护成本,导致产能无法得到保证,使宜春本地的锂矿资源对锂电企业拥有一定吸引力。

卤水锂资源主要有盐湖卤水、油井卤水、井卤水等,目前提取技术是将卤水提取转化为可用于生产加工的原材料,但是提取过程中存在设备与材料溶损,技术尚在改进中。

矿石锂资源主要有锂辉石、透锂长石、锂云母、锂蒙脱石等,矿石提锂工艺相对简单、回收率高,是优选技术路线;合成的基础锂产品有氧化锂、氢氧化锂、碳酸锂;深加工锂产品有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金属锂、电池级三元锂。

海水锂的提取是通过海水浓缩,分离出碳酸锂,但是技术可实现性弱,而且含锂浓度较低不适于工业生产,主要应用于医药产业和新兴材料产业。

3.四大材料环节

短期内,我国锂电新能源产业依然仰赖现有技术带来的产业规模,企业仍主要通过现有技术获利。

国际上已量产应用技术如硅碳、新型添加剂、涂覆隔膜、芳纶隔膜,在国内尚处于研发起步阶段,我国与日韩整体技术差距约在3—5年。

图表1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差距分析

4.电芯制造环节

电芯制造工艺国内外均以三段式为主、技术创新空间有限;材料初加工阶段与电池激活检测阶段决定了电池的生产质量与电池的一致性;电芯加工制造阶段存在技术差异;生产及检测设备投入是企业进入电芯领域的主要门槛;在电池企业不断扩产背景下,优选效率提升潜力更大的圆柱型锂电池。

(1)材料初加工阶段

材料初加工阶段主要工艺包括正负极配料搅拌制浆、正负极涂布、极片分切、隔膜分切、烘烤成型延伸等,主要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分条分切机、及隔膜生产全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加工设备占整条锂电生产线比例最高,前期生产设备投入占比高,设备投资是企业进入电芯制造环节的主要门槛,生产成本占比35%—40%。

(2)电芯加工制造阶段

电芯加工制造阶段主要工艺包括横切卷绕、入壳、极耳焊接、滚槽注液、封口焊接等,主要设备包括自动组装机、自动化激光焊接机及塑封机等。技术路线存在差异性,圆柱形电池主要面向动力领域,方形软包电池面向3C消费电子领域,该环节主要障碍是在电池企业不断扩产的背景下,方形软包电池生产效率提升潜力有限。生产成本占比30%—35%。

(3)电池激活检测阶段

电池激活与检测阶段主要工艺包括化成老化、包装入库、检验分容等,主要设备包括X光检测机、化成机、分容机等。工艺中分容、化成与检测是激活电池、确定电池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设备价值较高。由于动力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决定了电池产品的市场销量,企业需要投入资金采购电池产品的检测设备,设备高额投入是该阶段的核心障碍。生产成本占比30%—35%。

五、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

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可以发现,锂矿资源是锂电诸多应用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在四大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均需要使用锂矿资源加工产品,锂矿开采环节占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例约为15%,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基。

四大原材料及电池成品分别占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例的60%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比例的30%,使四大材料及电芯制造领域成为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良载体。

六、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办法,其中上中游以扶持鼓励为主,下游以规范管理为主,引导技术发展。

上中游主要政策包括《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征求意见稿》,同时国家对三元材料解禁也对产业发展造成了影响。通过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及锂电池规格尺寸相关政策的颁布,使锂电新能源产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准入门槛,在生产加工方面带动了锂电池企业对动力电池制造成本的整体控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游新能源汽车制造政策偏向强制性。主要政策包括《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政策的颁布提高了推荐名录的门槛,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出现退波,使以往以鼓励为主的政策转为强制性政策方向,也进一步推高了对新能源汽车节能的硬性要求。

七、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分析

1.原材料环节发展机会

(1)加大锂矿收储,鼓励海外开发

加大对于锂电矿业资源的收储,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收购海外矿业资源,通过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平抑原材料供应价格的波动,以此为本地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对海外资源收购的运作模式及国家政策方面,商务部与外汇局均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并购审批政策与外汇支持,为国内企业开发海外资源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相关研究详见报告附件)

(2)加强原料回收,鼓励循环经济

规模庞大的动力锂电市场带来了锂电池回收和下游梯次利用的行业发展机遇,发展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机会。以锂电池负极材料为例,原料为煤炭与石油工业副产品,有利循环经济,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工业生产中的环境压力。

(3)保障矿产供应,助力本地企业发展

在锂矿原材料持续涨价、锂电池应用企业对电芯企业价格谈判中持续施压的背景下,电芯企业受到来自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导致电池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电芯企业通过加大产能达到平抑、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对宜春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保障持续不断、且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有助于本地企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发展。

2.四大材料环节发展机会

(1)紧跟材料发展趋势,实现弯道超车

锂电池关键材料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由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材料向以三元材料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转变。宜春政府可投入建设研发中心,鼓励本地锂电企业投入人力与技术研发新材料业务,缩短与海外产业技术差距,从而在上下游持续施压、电池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中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

(2)鼓励合作研发,挖掘产品潜力

政府可鼓励本地锂电池材料与电芯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合作挖掘三元与磷酸铁锂产品潜力,拓展企业经营范围,降低产品类型单一的经营风险,同时合作开发的形式还可促进宜春本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程度,促进本地企业上下游合作与产值落地,可有效增强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竞争力。

3.电芯制造环节发展机会

(1)鼓励资本运作,快速扩大产能

在电芯企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可鼓励并协助本地电芯企业上市,通过利用资本运作扩大自身体量,一方面可用于缓解企业高额研发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上市募集资金还可用于电芯企业设备采购以提升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助力电芯企业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

(2)业务多元发展,规避产业风险

面对电池产能过剩、海外产品对本地企业冲击等威胁,鼓励本地企业产品向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多元化发展,规避产品细分过于单一的发展风险。

4.锂电应用环节发展机会

(1)鼓励企业技术路线一致性,促进集群建设

以数码3C锂电池为发展基础,鼓励推动锂电池规模化生产,企业生产加工专业化、定制化、自动化,逐步拓展新能源汽车专用动力电池业务,以此推动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本地采购,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建设,实现集群集约化生产制造。

(2)扶植本地自主品牌,吸纳引进外地企业

在锂电池应用环节,政府可重点扶植本地自主品牌车企,并积极吸纳引进外地企业在宜春落地,鼓励新能源乘用车、客车的生产研发,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增强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于下游新兴细分行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将电机电控电容、汽车配件、充电桩及储能企业纳入招商范围。建立电池回收管理制度与回收标准体系,鼓励规模企业发展电池回收产业。

(3)鼓励汽车企业材料创新、技术创新

在新能源汽车环节,政府可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在内的多种新材料领域开展轻量化研发创新;在所适配的电芯上,鼓励本地电芯企业研发适用于国家对未来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三元锂电池产品(重点突破811型三元锂电池技术应用),并用于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

图表2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企业查看更多>电池材料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