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政策正文

江西宜春重点规划锂电产业 2018年拟引进众多龙头锂电企业

2018-07-19 10:44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锂电企业电池材料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部分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对标案例

一、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原材料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生产、电芯加工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是整个产业链尚存在薄弱之处,目前电解液环节缺失,而隔膜材料、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产值相对较低。(注:其中银锂新能源、中宜客车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

二、宜春市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经开区

宜春市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入驻企业较多,规模企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且产业链条相对全面、完善;但当前面临产能不匹配的情况,即四大材料企业仍有部分企业主要面向3C市场,而电池企业则主要面向动力锂电池市场。此外还面临产能不足问题,即当前四大材料企业产能无法满足电芯制造企业日常生产需求。

在建企业方面,尽管经开区在建企业以电芯制造企业为主,但产业链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企业的技术仍以传统的磷酸铁锂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注:其中中宜客车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

图表3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2.袁州区

袁州区方面,落地企业有银锂新能源、南氏锂电等,企业主营业务以原材料加工、正极材料生产加工为主,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注:其中银锂新能源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

图表4袁州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3.其他区

宜丰县、高安市、奉新县锂电新能源产业具有规模化企业较少的特点。以上三地园区规模企业仅有旭锂矿业及江西紫宸,同时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内部循环,但企业体量差距造成了规模企业采购需求无法完全满足,部分依赖外部资源采购的现象,制约了本地产业集群发展。

4.发展现状总结

总结发现,宜春市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园区建设进度均落后于宜春市经开区、且规划性相对较弱,为促进产业发展,还应优先集中资源,建设精品基地园区,以此带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宜春的聚集,充分实现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的目标。

图表5其他市县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三、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市场地位分析

国内一线企业占近一半产值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在份额方面普遍低于国内一线企业。宜春本地企业在锂电新能源产业中位居1.5至2线,显示出产业链条相对完善而产业各环节链条综合实力不足的特点。

矿产原材料方面,海外及国内一线企业包括 SQM、FMC、CHEMETALL、天齐锂业、西藏矿业、青海锂业等,其中SQM产能5.5万吨碳酸锂、天齐锂业2017年碳酸锂产能2.7万吨,电池级三元锂产能6000吨,合计产能3.3万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整体市场约6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赣锋锂业2017年产能近3万吨、南氏锂电2017年产能2万吨,占据15%市场份额。

正极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杉杉集团、北大先行、当升科技等,其中杉杉集团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4.3万吨、北大先行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1.7万吨、当升科技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1.6万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近半。而宜春本地企业银锂新能源(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艾德纳米及升华科技等2017年产能约2万吨,仅占约6%份额。

负极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杉杉集团、深圳贝特瑞、深圳斯诺等,其中杉杉集团负极材料产能近6万吨、深圳贝特瑞负极材料产能4万吨,在线产能2万吨、深圳斯诺负极材料产能4万吨,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6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紫宸科技、正拓新能源现有产能分别为2万吨、1.6万吨,占据负极材料整体市场份额约10%。

隔膜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星源材质、上海恩捷、沧州明珠、苏州捷力等,其中星源材质隔膜材料产能达7.5亿平米、苏州捷力8条湿法隔膜产线产能4亿平米、沧州明珠干湿法隔膜产能2亿平米,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5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明冠新材料、江西星分子等企业年产能约3000万平米,仅占约1%份额。

电解液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广州天赐、新宙邦、国泰华荣、东莞杉杉等,其中广州天赐电解液产能约4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6000吨、深圳新宙邦电解液产能约4万吨、国泰华荣电解液产能3万吨,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4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则暂时空缺。

电芯制造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其中宁德时代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10.6GWh、比亚迪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约8GWh,国内一线锂电池企业(包括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产能约80GWh。宜春本地企业远东福斯特等企业2017年动力电池整体产能仅为2GWh,仅占约4%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比亚迪、北汽、上汽、长安汽车等,其中比亚迪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量4.3万辆、北汽新能源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量10.5万辆、上汽纯电动汽车销量2.2万辆、长安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近3万辆,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65%份额。宜春本地企业江特电动车及中宜客车厂(均为江特电机下属企业),本地产能未能完全落地,按本地产能落地计算,预计将占据约5%份额。

四、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支撑体系分析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支撑体系中,人才引进不足、技术研发力不足、企业金融支持不足、行业协会对本地企业支撑力度不足。

人才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人才吸引力不足,高端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应该制定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宜春市政府需开展合作办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技术研发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技术研发力不足、技术研发效率不高。企业应设立本地化实验室,同时获得本地科研院所技术支持。

金融支持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门槛过高、融资与扩产不匹配、金融支持认知度低。可以通过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励、创新项目引导基金、新三板挂牌培育计划、技术性科技担保机构、企业金融保险等方案解决。

行业协会支持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协会支持力度不足。可通过推动行业政策、标准制定、交流合作活动方法来解决。

五、锂电新能源产业对标成功案例分析

1.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具有区域性极强、伴生性强与有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特点,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集中于三个地区,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同时近年来出现具备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如河南新乡、福建宁德、湖南长沙、京津冀等,有伴生性特点、由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特点。

在几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北京及深圳属于超一线城市,具有科研院校机构集中、人才聚集度高的特点,同时未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开展针对性的规划,在比较研究中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本规划主要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发展阶段较为类似、同属新兴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的福建宁德、河南新乡及四川广元展开分析。

2.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

(1)新乡锂电发展现状

新乡电池产业发展基础较强,是国内最齐全的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十大电池出口基地、国内军工电池生产基地、国家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基地。

内部市场需求旺盛,包括以新能、力之星、新鸽、新马在内的骨干企业,拥有100万辆低速电动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生产能力。

产业配套较为完善,拥有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联合北大、清华、武大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标准建设的电池研究院、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新乡锂电制约因素

整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较少是制约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产业基地中,高于5000万元产值的企业仅占整体园区企业数量的20%,同时园区中80%的企业产值低于2000万元。

产业层次偏低,研发创新乏力。新乡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主要应用领域产品以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为主,该类产品具有市场进入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特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乏力也制约了新乡产业层次升级的步伐。

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内企业主要业务以浅层次初级代工为主,当地企业品牌发展则相对乏力,在产业集群建设中,企业间合作以初级合作沟通交流为主,较难以实现当地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此外还受到新乡市人口流动性强的特点影响,使得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集群效应无法充分发挥。

(3)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

根据新乡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数据统计,新乡市在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起步期(2013年—2016年)发展较快,2016年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规模达到31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06%,十三五期间,在所有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新乡市以较快的发展增速领先于全国诸多产业基地。

(4)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五年,新乡设置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其当前产业规模的3倍,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其中400亿为锂离子电池领域、200亿为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复合增长率达到约20%。具体工作内容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力争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20家,50亿元企业3-5家,100亿元企业1-2家。同时着眼于产业链与应用融合,形成从锂电池到整车的产业创新体系。并着力于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完善以新乡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产业协同体系,力争创建10家省级研发平台。

(5)新乡锂电支柱企业北京巨匠电池河南有限公司——巨匠锂电池河南有限公司通过河南新乡电池研究院与北汽新能源共同出资成立,企业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企业总部位于北京、生产加工基地落地于新乡,主营产品以生产制造18650锂电池为主。河南新太行电源有限公司——锂电池、车用散热器、智能智造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军用电池、新能源专用车电池、专用工具电池等。

(6)新乡锂电发展模式与前瞻性

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确立了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产业科研优势带动产业战略发展,逐渐产生一批由传统一次电池转型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突出企业。在发展模式上,新乡依托本地人力成本优势、较完善的产业配套,通过政府职能转变,落地了一批示范项目。在政府职能转变基础上,新乡着力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打造了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向当地企业提供包括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专利代理、技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事务、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及会展中介在内的诸多产业服务。

(7)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扶持政策方面,新乡着力解决高级人才匮乏、吸引力不足及流动性大等问题,制订锂电新能源产业高级人才引进、挽留政策。在政策落实方面,新乡由人才分级体系入手,提供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根据人才评级,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户籍迁移、家属落户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服务。同时建立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企业及人才实现聘用、雇佣关系的平台对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池及延伸产业基地高级人才库。针对本地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人才引进流失状况进行追踪。

3.宁德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1)宁德锂电发展现状

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区位优势较强,坐落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理想的生产加工基地。坐拥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产业物流优势带动本地产品流通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精准布局周边县域,形成产业集中发展带,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龙头企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核心带动,材料产业环绕布局,正形成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产业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内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物流生产生活公共配套齐全。

(2)宁德锂电制约因素

制约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方面,包括土地资源的稀缺,全市面积仅1.35万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人才的挽留乏力,人才逐步向深圳、上海、台湾转移。以往产业层次偏低,高环境污染使产业发展代价高昂。

(3)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

根据宁德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数据,宁德市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起步期(2013年—2016年)发展速度较快,2016年锂电池与相关应用领域产业规模达到25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05%。

(4)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五年,宁德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其当前规模的4倍,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其中700亿为锂离子电池领域、300亿为电池配套和设备领域。复合增长率达到32%。显示出宁德对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乐观估计。

针对1000亿发展目标,宁德市主要工作以优化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龙头为首要任务。高效培优扶强作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做大产业龙头。其次优先解决人才流动性强、人才挽留乏力问题,通过人才政策驱动,保持产业核心优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导向,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高地。其次配合科学的产业定位,以优势政策为吸引力,加快打造千亿集群。政策涵盖用地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诸多内容。

(5)宁德锂电支柱企业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复合正极材料、高温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作为主要产品,是海内外知名的电子产品及动力新能源锂电池供应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车用锂电池产品为主要产品,是海内外知名的电子产品及动力新能源锂电池供应企业。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原材料加工、石墨化、碳化到成品加工为主要业务,是国内知名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发展的企业。

(6)宁德锂电发展模式与前瞻性

在发展模式上,宁德政府转变发展思维模式,通过服务驱动产业发展,践行企业及人才奖励政策,通过简化产业行政审批及产业工作者驻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助力产业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及福建杉杉为核心引进了包括正负极材料企业、电解液企业及隔膜企业作为产业配套企业,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集群。

(7)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宁德政府的扶持政策方向性较强,受限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其招商方向主要面向产业内中高端创新型企业,主要政策落实在鼓励企业快速达产、带动企业创新发展、吸引高级人才方面。

鼓励企业快速落地达产的主要政策有锂电设备投资补助和企业纳税奖励计划。针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5%生产设备补助,限额2000万元。投产年度起,连续5年按所得税、增值税构成地方留成部分40%奖励。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有设置国家技术中心获评奖励和省级技术中心获评奖励。对获评国家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国家质量奖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获评省级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省级质量奖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吸引高级人才方面政策包括对人才进行分类,在认定的A、B、C类人才工资收入个人所得税留成给予100%、50%、30%奖励;对博士后工作站给予经费补助,具体包括每年给予3万元经费支持锂电相关研究;以及面向高级人才留存奖励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对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才给予15%购房补贴。

六、锂电新能源产业不成功案例分析

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成功案例分析以广元市为例。

广元市内以锂电正负极原材料为依托,矿产原材料资源丰富,省内拥有128万吨锂辉石储量,2100万吨石墨矿产资源。本地市场储能需求旺盛,广元水利储能市场发达,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稳定。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与优势明显。但在8年间,广元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锂电企业仅占基地园区企业数量的6%。2016年锂电产值仅为50亿元,占广元市工业产值10%,无法对本地工业发展起到支柱作用。锂电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结构性发展失衡、企业入驻进展缓慢、产业链条中原材料加工环节企业缺失、未针对本地应用市场旺盛的储能需求优势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导致无法形成本地产业集群。

广元以中西部地区各支柱产业企业集中地区作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区,加强附近道路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但各支柱产业在发展中,均忽略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未建设公用研发中心与孵化平台,无法对小微企业提供产业支持。同时软性配套支持、生活及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日常生产活动不便、企业人员生活不便,制约了锂电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

七、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借鉴

结合对标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特点,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可借鉴点如下:

在产业发展目标设置方面,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发展目标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退波,以及锂电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设置均较高,产业基地目标复合增长率设置在30%左右水平较为合理,对未来目标偏向谨慎乐观。

在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主要以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策略,锂电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发展带动效应明显,可充分挖掘潜力带动宜春产业发展。

在政府产业发展职能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大多以政府服务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服务企业是产业基地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之一。

在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均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搭建了发展平台,通过结合人、产、学、研等平台搭建配合相应政策可有效带动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产业配套设施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均针对性的建立了产业配套设施,同时不成功案例中广元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因配套设施问题导致了产业发展迟缓,充分说明配套设施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应以现状与问题出发针对性扶弱补强。

八、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面临问题与挑战

综合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现状,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在产业链、招商引资、战略规划、产业吸引力、人才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均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产业链链条产能不匹配,不完善。目前四大材料环节均有企业面向3C及储能锂电市场,电芯制造则以生产动力锂电池为主,同时上下游企业发展不均衡亦导致了部分企业采用外部采购,使本地产值外流。

2.招商引资政策不具备持续性。招商政策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政策持续性较差,此外考虑到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企业发展阶段大多处于引进、落地及投产阶段,政策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匹配性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3.宜春产业规划与各园区发展方向不协调。宜春市各产业园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其中经开区锂电企业较为全面,而其他产业园区发展进度明显落后,无法迅速形成产业集群组团,暴露出缺乏统一协调定位的问题。

4.锂矿石资源作为产业吸引力过于单一。伴随锂电池技术发展,电池技术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带动了原材料的多元化,除锂矿资源外,镍钴锰需求逐渐加大,单纯以锂矿资源作为本地产业优势对企业吸引力逐步减弱。

5.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本地锂电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主要以本地宜春学院锂电班实验性培养为主,从人才数量、培养水平、企业用人需求方面均无法短期内满足宜春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中高端人才输送严重依赖外省人才引进,而本地不具备与一线城市相同水平的人才吸引力,中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不足、缺乏领军型人才等问题制约了本地产业发展。

6.配套设施发展步调不统一。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仅面向企业生产加工,如本地建设的国家级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面向电芯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服务,而针对本地生活、教育等配套稀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企业查看更多>电池材料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