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市场正文

BMS企业如“雨后春笋” 谁能笑到最后

2017-09-18 09:28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晓宇关键词:BMSBMS企业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的定位和市场实际应用情况

有了以上的开发体系的软实力和所推产品硬实力做基础,我们最后需要分析评判的是企业的定位和市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有哪些终端客户使用了产品也是从侧面去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如果我们按照BMS企业的目标市场壁垒难度从高到低作为纵轴,按照主要产品定位在该市场的国内BMS企业家数从少到多作为横轴,我们统计了约60家企业(含做BMS的电池系统企业),来分析目前的BMS市场的定位和竞争的集中度的分布,最后可以大致画出一个类似椭圆的形状(图3),上下窄而中间宽:

图3.BMS企业市场定位分布图

先看头部,最顶尖的外资车企如奔驰,宝马,通用等,他们更多选择的是自己来介入这块业务或与国际顶级的tier1企业匹配;而国内的合资品牌和一线自主品牌包括上汽,吉利等,他们也或多或少自己介入或者通过与电池厂合资等方式来掌握,这些市场目前来看,并没有国内第三方的BMS公司太多机会,所以偏窄;

稍微往下,国内的二线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领先商用车企业,这里基本是国内最顶尖的BMS企业所争夺的战场,这是一个车规级的战场,一些按照模型开发,符合功能安全体系的有实力厂家已经占据了不小份额,而在这块市场上还是靠产品说话的。

再往下,则是包括了电动物流车,二线商用车在内的广阔市场,这一块市场受政策影响最大,而其市场销量及造车意愿大部分取决于补贴和政策因素。目前电动物流车特殊的“点单模式”(下游运营公司或物流公司直接指定整车上游供应商)造成了这块市场带来浓厚的“关系”味道,而整体不高的技术门槛,造成了这一块市场集中了大量的第三方BMS企业(最宽),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又受制于非技术决定的市场条件,得到了一个分散市场的现状,在这个领域,很难出现一家能够稳定提升份额,一统天下的企业。

最下部,则是包括储能,电动自行车,UPS在内的所谓的“中低端”市场,这块的市场基本是由成本和产品稳定性决定的,在最低的成本区间覆盖所需的基本功能,同时具备快速的产品开发能力,能适应短周期,大批量的生产节奏。只有很少的BMS企业愿意放下身段把自己定位成这类企业,但实际上这块的竞争却反倒低于中部的市场。

经济学中提到过决定企业经营所在经济环境的市场特征取决与下面三个因素:

市场上经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产品差异程度;

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可能性。

比较上述几块市场结构,显然位于中部的这些BMS企业未来的市场环境是最为恶劣的。

其实市场本身并不分优劣,能赚到钱生存下来的就是王者。笔者之前也十分有幸跟BMS行业内两位知名公司的老总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家企业的战略定位既清晰又不同,其中一家定位自己为一家“汽车电子公司”而另一家称我们只做最好的“电池的传感器”,并无优劣之分,关键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也完全依照定位来走,第一家显然向着更多符合功能安全体系和车规级要求的产品积极创新;而另一家则向着芯片国产化,低成本高稳定性的产品迈进,重点在储能和梯次领域提前布局。当然,毫不意外,这两家企业也都在各自定位的领域取得了不菲的市场成绩。

最后,我们还应该同时关注BMS企业的股东实力及隐藏的商务资源情况,包括是否有产业资本的介入等,这些并非能起到决定作用,但一定是“锦上添花”的。目前国内BMS企业零零散散百余家,良莠不齐,单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个兼备技术开发软实力和产品设计硬实力的第三方BMS企业,同时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才是最终有可能“长大成林”的那棵大树。

相关阅读:

首家BMS企业开启A股IPO冲刺 进入上市辅导期

从1亿到250亿 BMS市场正在高速发展

动力电池市场崛起 BMS前途一片大好?

原标题:BMS企业如“雨后春笋”,谁能“长大成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