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技术抽水蓄能评论正文

【重磅】中国电力储能应用的挑战与对策(附项目)

2016-05-04 10:59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关键词:储能技术抽水蓄能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1)成立政府专属职能机构,从国家层面对于储能产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对储能技术应用的前瞻性研究,明确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具体应用目标,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2)建立健全储能产业的行业标准,确定行业的管理规范及技术指标,在政策方面建立强制性约束机制,在产品方面建立强制性认证机制,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确定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技术层面及产业层面,明确储能技术的研发目标、应用目的及产业发展规模,引导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大现有政策的奖励扶持力度。出台针对储能技术的产业扶持政策,从补贴、税收、金融、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出台统一的峰谷电价政策,并在全国范围推广,进一步加大峰谷电价优惠力度,提高用户对储能技术的热情和动力;出台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配套储能系统的鼓励政策,确定增加储能的电价补偿,保障储能产业的顺利发展。

用户加大支持力度

储能技术的用户主要为各电力企业,其对于储能技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储能产业的发展。目前,由于储能技术初期投资较大、部分技术尚不成熟且缺少示范,大多数电力企业对于储能技术尚处于观望中。在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能大规模并网,弃风弃光现象凸显,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微电网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储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资源来促进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解决自身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制造商提高技术水平

储能技术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生产线,主要依赖于委托加工或少量的自行研制,生产制造形不成规模,大部分技术尚未完成产品定型,导致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较低、加工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容量、规模、系统效率、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储能设备制造商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设备生产线,提高加工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规模化,促进储能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该文研究获得了国家“973计划”项目(No.2015CB2513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361135702)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

暨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团队介绍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暨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主要从事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蓄冷蓄热系统、以及微型抽水蓄能系统等。团队现有成员50余人,含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863和973首席等高层次人才。

团队共主持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EI收录100余篇。申请专利126项(含国际专利7项),授权106项(含国际专利4项),关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专利总数列全球研究院所排名第1位。

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超临界过程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新原理,解决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主要技术瓶颈。已于2013年建成国际首套1.5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正在研发10MW示范系统,预计2016年完成。1.5MW系统已技术授权给两家公司;10MW系统已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成立两家公司。相关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入选了2013年中科院重大成果汇编和2014年中国储能领域十大新闻。

(作者:纪律 刘畅 胡珊 周学志 徐玉杰 陈海生)

相关新闻:【重磅】中国电力储能产业现状与“十三五”趋势(图表)

原标题:中国电力储能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技术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