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评论正文

推广 | 地外储能发电技术

2019-04-02 10:24来源: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关键词:储能储能技术光伏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初步载人深空探索任务中,设定月壤储能装置表面吸收率为0.9,红外发射率为0.9,聚光比为1,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可知,在初始温度为100K的条件下,系统在第二个周期以后就达到稳定的温度波动。月壤储能装置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386K和288K。在有太阳辐射的最初50h内,月壤储能装置的温度迅速上升,而后温度逐渐上升。热端温度、冷端温度、吸热过程中的流体温度、放热过程中的流体温度具有相同的温度变化趋势。吸热过程中的流体温度范围在230K和300K之间,可以采用具有合适热物性的液体制冷剂,如HCFC-123等作为工质。图3b示出了昼夜循环中最大电功率和对应最优热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最大电功率在3172W和1808W之间变化,可为月球基地提供持续电能。系统在稳定循环状态下,对应最优热效率在32.8%和29.7%之间。

图3 月壤储能发电系统模拟结果

在大规模载人深空探索任务中,为提高系统性能,需要采用高吸收率、低发射率的表面材料,以及具有高聚光比的轻质太阳能吸收器。设定月壤储能装置表面吸收率为0.95,红外发射率为0.1,聚光比为10,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a可知,同样,在初始温度为100K的条件下,系统在第二个周期以后就达到稳定的温度波动。月壤储能装置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1210K和532K。

吸热过程中的流体温度范围在440K和900K之间,可以采用具有合适热物性的流体作为工质,如液态金属、熔盐等。由图4b可以看出,最大电功率在11619W和2764W之间变化。系统在稳定循环状态下,对应最优热效率在29.2%和26.7%之间。

图4 月壤储能发电系统模拟结果

针对一些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图5a示出了聚光比的影响,最大输出功率随着聚光比的增大而增大。在聚光比为1、2、3、4时,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172W、4294W、5071W和5681W,对应最优热效率分别为32.8%、34.0%、34.5%和35.2%。图5b示出了热辐射器面积的影响,最大输出功率和对应最优热效率随着热辐射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热辐射器面积不断增加时,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568W、3172W、3532W、3788W和3988W,对应最优热效率分别为30.1%、32.8%、34.3%、35.2%和35.9%。图5c示出了热辐射器面积的影响,最大输出功率和对应最优热效率随着热辐射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热辐射器面积不断增加时,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568W、3172W、3532W、3788W和3988W,对应最优热效率分别为30.1%、32.8%、34.3%、35.2%和35.9%。示出了热漏系数的影响。热漏系数为0.5W/K、1.5W/K、2.5W/K、3.5W/K和4.5W/K时,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213W、3192W、3172W、3152W和3132W,对应最优热效率分别为37.7%、35.1%、32.8%、30.8%和29.0%。可以看出,对应最优热效率随着热漏系数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而最大输出功率变化不大。图5d示出了回热器有效因子的影响。回热器有效因子为0.5、0.6、0.7、0.8和0.9时,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823W、2898W、2981W、3071W和3172W,对应最优热效率分别为22.4%、24.3%、26.6%、29.4%和32.8%。可以看出,对应最优热效率随着回热器有效因子的增大而增大,而最大输出功率变化不大。

原标题:推广 | 地外储能发电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技术查看更多>光伏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