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加快氢气制储运应用一体化发展 强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

2021-09-14 10:38来源:北极星氢能网关键词:氢能内蒙古氢能制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氢能。着力打通“制储运用”产业链各环节,加快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发展。开展风光氢一体化高效制氢技术攻关,基于氯碱化工产业,优化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开展规模化、产业化氢气制取、储运、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燃料电池整车关键技术等集中攻坚。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等领域示范推广,攻关氢能高效催化利用技术,有效支撑自治区氢能发展城市集群建设。

4.jpg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紧紧围绕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突破。结合自治区碳排放特点,加快在火电、化工、冶金等行业和地质条件合适地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并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率先在内蒙古实现CCUS技术的集群化和产业化。

支持发展低碳化转型技术。探索可再生能源和零碳排放技术、绿氢制取技术、绿氢与二氧化碳利用转化的耦合技术研究。围绕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探索建筑热电协同、全面电气化、光储直柔和热电协同等关键技术,支撑建筑领域低碳零碳技术跨越式发展。围绕绿色和智慧交通建设目标,支持研发及应用传统燃油载运工具降碳、新能源燃料替代和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自洽系统等关键技术,支持发展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领域电气化和智能化。支持氢能、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支持产业园区、社区/乡镇、城市、近零碳排放区等跨行业跨尺度的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原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8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目录

第一章全面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

第二节指导思想

第三节基本原则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五节总体部署

第二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第一节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关键技术

第二节发展传统产业先进适用技术

第三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

第三章科技创新支撑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

第一节发展现代种业技术

第二节发展绿色种植养殖关键技术

第三节发展智慧农牧业关键技术

第四节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

第四章科技创新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第一节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

第二节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技术

第三节发展污染防治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第四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

第五章科技创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第一节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

第二节提升人民生命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第六章加快构建协同高效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打造创新空间新格局

第二节健全完善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机制

第三节实施区域创新平台载体提质行动

第七章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

第一节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第二节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节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

第四节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第五节实施科技开放合作拓展工程

第六节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第八章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节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

第三节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

第九章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保障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加大科技投入

第三节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

本规划依据《“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明确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未来五年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全面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时期,内蒙古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推动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节 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建立“4+8+N”合作机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科技创新”3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累计免税近50亿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重大创新平台载体体系更加优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3家,新增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十二五”末翻了两番;在煤炭地下气化、稀土永磁电机、5G无人驾驶矿用车、耐盐碱水稻、绒山羊新品种、荒漠化治理、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4.6%、198.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瓶颈。创新投入水平长期较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人才短缺、创新平台发展水平不高、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科技创新发展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未来五年,各地区围绕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攻坚期,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发挥更关键、更强劲的支撑引领作用,必须始终坚定信心,围绕解决产业“四多四少”问题,加快推进转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系统强化科技创新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主动适配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重塑发展新优势,在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第二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自治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第三节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和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企业,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创新布局。紧扣自治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把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开放合作推进高水平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强化多元协作,互补创新优势,加强与国家部委、发达地区的创新联动,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四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协同高效,创新要素更加完备,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创新基础实力大幅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重大任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人才及创新团队。

创新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交易活动更加活跃,内蒙古现代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在现代能源经济、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领域形成独特技术优势。

创新体系协同高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创新格局更加优化,优势特色创新平台载体体系更加健全。

创新生态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作风学风得到实质性改观,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科技创新预期性指标

1.jpg

第五节 总体部署

紧紧围绕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统筹抓好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加快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一是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加强重大创新战略布局。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短板,围绕优质能源资源、生态环保、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移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着力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二是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启动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速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是围绕夯实创新基础,打造特色创新平台载体。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创新载体,打造若干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支持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四是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五是围绕提升创新治理效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科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科技决策和咨询支撑。组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机制。

六是围绕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创新活动,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价制度,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七是围绕全面融入国家创新布局,拓展深化科技合作。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科技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兴蒙“4+8+N”长效合作,加强对接协调、创新服务和政策落实,拓宽创新资源吸纳渠道,构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新格局。

第二章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布局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促进重点产业和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取得突破,推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助力内蒙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关键技术

以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目标,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能源产业,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能源低碳转型关键技术供给,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科技支撑体系。

煤炭电力。加快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能源装备制造研发及推广应用,提升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2.jpg

可再生能源。着眼于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构建,加快发展光伏、风电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效、稳定和低成本利用的瓶颈问题,提升利用效率,实现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探索非电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地热综合梯级利用等技术研发。

3.jpg

智能电网。围绕零碳电力、高效安全储能发展,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研发应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重点研发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主动支撑、低惯量电网运行与控制等技术,发展智能输电运行维护等智能电网相关技术装备。

氢能。着力打通“制储运用”产业链各环节,加快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发展。开展风光氢一体化高效制氢技术攻关,基于氯碱化工产业,优化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开展规模化、产业化氢气制取、储运、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燃料电池整车关键技术等集中攻坚。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等领域示范推广,攻关氢能高效催化利用技术,有效支撑自治区氢能发展城市集群建设。

4.jpg

大规模储能。推动大规模储能领域技术攻关和相关技术示范应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运行。发挥大规模储能对于缓解缺电、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深度调峰等方面作用,统筹不同调节周期储能技术协调优化发展,推动储能开发模式创新。

5.jpg

核能。加快发展重水堆、压水堆、高温堆等核电燃料制造,推动核燃料民用化发展。重点开展第四代核电燃料元件制造技术、核电燃料组件关键部件加工数字孪生技术和多用途新型核燃料制备技术研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内蒙古氢能查看更多>制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