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浙江宁波市已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

2021-07-21 16:33来源:北极星氢能网关键词:氢能产业规划氢燃料电池浙江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此前,浙江宁波发布了一份《宁波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

发展目标与路径:到2025年,宁波市氢能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集聚氢能企业超过40家,其中引进或培育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龙头企业2-3家。在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纸、氢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储运等关键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实现技术自主化,形成10000套/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和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能力。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服务站20-25座,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行规模突破15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2-3条。氢能产业制造基地、氢能技术研发平台、氢能产业孵化体系基本建成,氢能示范应用初具规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初显成效。

到2035年,宁波市氢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集聚氢能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引进或培育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1-2家。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较强的氢能产业链。建成独立加氢站和综合供能服务站25座,基本满足全市各类氢燃料汽车运营使用。氢能在乘用车、船舶、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应用领域全面应用,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

详情如下:

附件

宁波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波市能源局

2020年12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环境 2

(一)面临形势 2

(二)基础条件 3

二、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空间布局 6

(一)一核:氢能产业核心区 6

(二)二区:氢能生产研发集聚区 7

(三)三基地: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基地 7

四、重点任务 9

(一)着力建设氢能产业制造基地 9

(二)加速构建氢能产业孵化体系 10

(三)聚力打造氢能研发创新平台

(四)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工程

(五)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六)注重推进氢能产业招商引才

(七)建立健全氢能产业支撑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政策扶持 14

(三)建立氢能产业统计体系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推广 14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氢作为二次能源,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是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属于未来优质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社会各界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和主要实施路径上已经形成基本共识,氢能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宁波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能源基地,依托发达的石化产业、汽车产业,在制氢、储氢、用氢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我市“246”万千亿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起点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2019年1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期为2020-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环境

(一)面临形势

1.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日渐成熟,氢能战略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重点企业在氢能技术研发、关键材料制造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氢能由示范应用逐步走向规模化推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望逐步达到18%。

2.国内氢能产业加速规划布局。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均鼓励引导氢能产业发展。国内氢能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加氢设施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氢能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正式启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设工作。

(二)基础条件

1、氢能资源优势明显。宁波是国家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石化基地,宁波舟山港现有生产泊位62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近160座,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90多座。石化区、北仑区和大榭开发区相关石化企业已经拥有超过55万吨/年的工业制氢能力,未来可突破100万吨/年。优良的港口条件和成熟的工业制氢能力为低成本、大规模获取氢能资源奠定了有利条件。

2、创新平台支撑扎实。宁波市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3家科研机构从事氢能技术研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直接光电解水、氢纯化等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全国领先。宁波大学在甲烷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在燃料电池催化剂开发、燃料电池模拟与仿真等领域开展研究。此外宁波本地企业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开展了合作研发。

3、氢能产业与应用场景丰富。目前,宁波市拥有涉氢企业20余家,在制氢、储氢、燃料电池、氢能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涉及。在制氢方面,宁波市拥有制氢企业12家,年产氢气55.23万吨/年,可外供氢气能力3.05万吨/年。未来将达到13.39万吨/年。加氢站建设方面,东华能源在厂区内部在建8000立方米/小时加氢充装母站1座,国家电投在宁波氢能装备产业园(慈溪龙山镇)在建500公斤/日加氢站1座,并计划明年投运20辆氢燃料公交车。在燃料电池整车和发电系统方面,中车集团氢燃料电池大巴已于2020年1月下线;吉利汽车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车型。同时,宁波市在新材料、汽车等产业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为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产业培育和示范应用为主线,着力突破氢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培育和招引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氢能源产业标准制定,强化氢能安全监管,构建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将宁波市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全市氢能产业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引路、分步实施,系统谋划氢能产业发展蓝图。协调区县(市)和部门的联动协同,形成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权责一致、规范有序、互相协调、运行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2、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找准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氢的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以打造全产业链为抓手,从着眼提升产业集群的长远竞争力出发,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加快推动氢能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3、自主创新、开放兼容。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强科技研发、自主品牌培育,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提升氢能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4、场景应用、示范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推进氢能在交通、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激活市场需求潜力,实现产业与应用的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与路径

到2025年,宁波市氢能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集聚氢能企业超过40家,其中引进或培育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龙头企业2-3家。在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纸、氢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储运等关键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实现技术自主化,形成10000套/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和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能力。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服务站20-25座,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行规模突破15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2-3条。氢能产业制造基地、氢能技术研发平台、氢能产业孵化体系基本建成,氢能示范应用初具规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初显成效。

到2035年,宁波市氢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集聚氢能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引进或培育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1-2家。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较强的氢能产业链。建成独立加氢站和综合供能服务站25座,基本满足全市各类氢燃料汽车运营使用。氢能在乘用车、船舶、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应用领域全面应用,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

三、空间布局

依托宁波市较为丰富的氢气资源,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在构建“一核、两区、三基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基础上,在全大市统筹布局氢能产业链重点核心项目。

(一)一核:氢能产业核心区

充分发挥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资源充足、海洋空间广阔的优势,结合经开区高新材料、高新机电、大健康为主的“两高一大”制造产业和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基础,以国家电投集团、博氢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车载氢能产业链,大力引进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空气压缩机、DC-DC转换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氢燃料电堆、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专用车和无人机产业,率先在区域内开展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应用,实现氢燃料电池企业集群发展,力争将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宁波市氢能产业高地。

(二)二区:氢能生产研发集聚区

氢能生产集聚区。发挥宁波市雄厚的石化产业基础,依托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强化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优势,鼓励甲醇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元化分布式制氢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推进炼油重整副产氢、丙烷脱氢、乙烯副产氢的综合利用,并配套建设氢气提纯设施。提高氢气供应能力。结合公共管廊建设,推进氢气输送管道建设,持续完善氢气输送网络,促进氢气输送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氢能技术研发集聚区。以江北区、镇海区为重点,以国家电投氢能研究院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龙头,秉承自主创新理念,面向世界氢能科技前沿技术,大力引进国内外氢能产业高水平人才团队,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电堆中的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和关键部件开发以及制储氢装置等技术和产品开发,攻克一批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夯实“自主”技术基础,抢占国际氢能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制高点,打造氢能技术创新高地。

(三)三基地: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基地

1、前湾新区燃料乘用车生产基地。牢牢抓住浙江省大力开展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前湾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自然禀赋、雄厚的产业基础,鼓励中意宁波生态园以欧洲电动大巴公司、吉利汽车等企业为核心,吸引国内外具有自主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建立比较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鼓励杭州湾新区围绕建设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球先进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集聚中心的目标,依托现有以“两整车一中心”为龙头的千亿级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燃料电池乘用车,重点发展续航里程500公里以上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打造比肩“德国狼堡”的“中国龙湾”。

2、北仑区燃料集卡车生产基地。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和区域内集装箱堆场,以港口物流车、牵引车、集卡车、叉车的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为引领,积极引进氢燃料集卡车整车企业,开展适用于港区的燃料电池集卡车的研发和生产,并在燃料电池汽车港口商业化应用上取得突破。

3、鄞州燃料商用车产业基地。依托中国中车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以中国中车宁波产业基地为核心,鼓励宁波中车电动公司和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燃料电池企业合作,加快8.5米、10.5米等不同车型的研发步伐,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力争将鄞州中车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宁波市氢燃料商用车生产基地。

(四)在全大市统筹布局氢能产业链重点核心项目

在构建“一核、两区、三基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基础上,在全大市统筹布局一批氢能研发平台、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氢能产业链重点核心项目,完善全市氢能产业链。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建设氢能产业制造基地

1、建设氢能制备基地。以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大榭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结合宁波石化产业集群和氢能产业发展双重需求,有序推进东华能源132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台塑工业6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金发科技120万吨/年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稳步提高氢气供应能力。

2、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以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国电投双极板和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等为引领,积极吸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空压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建立较为完善的燃料电池产业链,打造上下游企业集聚、技术水平一流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

3、建设氢燃料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依托宁波市汽车产业基础,立足前沿的氢能源技术,以宁波前湾新区、鄞州中车产业基地为核心,以中国中车、吉利汽车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整车生产制造,引导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打造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产业配套齐全的燃料汽车整车生产基地。

(二)加速构建氢能产业孵化体系

1、打造氢能产业众创空间。以甬江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积极引导现有众创空间引进培育氢能产业项目,打造具有氢能特色的国家级众创空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建氢能专业化的众创空间,营造交流碰撞、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育苗。

2、打造氢能产业孵化器。发挥孵化器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的中坚作用,以中官路双创大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家双创基地为载体,积极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氢能产业孵化器,完善孵化器与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和主体对接机制,深化孵化器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构建“孵化器+”资源网络。

3、打造氢能产业加速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围绕氢能企业高成长阶段的需要,不断完善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加速服务,加快企业总部型、技术中试型、专业园等多种类型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

(三)聚力打造氢能研发创新平台

1、搭建氢能技术研发平台。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强化全球先进氢能前沿技术引入,以江北工业区为核心,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逐步打造代表国内氢能领域较高科研水平的研发平台。

2、搭建氢能产业创新载体。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氢能产业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深入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集中攻关一批亟待突破的氢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新能源领域布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分支机构。

3、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宁波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具有明确产业应用前景的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发挥浙江长三角清华研究院的品牌资源优势,谋划成立长三角氢能发展促进会,打造宁波市氢能产业产、学、研合作新高地。

(四)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工程

1、开展氢能交通应用示范。结合加氢站规划布局与建设,重点实施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慈溪市示范运营项目,投放一定比例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开通1至2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营专线,加快推进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

2、开展宁波港口物流应用示范。针对宁波港口物流运输需求,积极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在物流车、港区集卡车、叉车等领域应用示范,逐步提高氢燃料电池车在港口用车中的比例,引领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宁波氢能产业示范区。

3、开展行业氢能应用示范。深入推进氢能在我市应急移动电源、钢铁等分布式应用。探索氢能在港口机械、船舶领域的应用,推广氢燃料海洋运输船舶、游艇、渔船的示范运营。

4、试点推进氢燃料热电联供系统在居民家庭的应用,鼓励多元化氢能应用场景开发。

(五)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加氢站布局与建设。以氢源和产业配套为基础,发挥综合供能服务站集约优势,探索建成加氢/加油、加氢/充电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发展模式。鼓励充分利用现有加油、充电站供能服务站,扩建加氢设施。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审批流程,出台加氢站审批及监管地方管理办法。

2、推进氢能输送网络建设。发挥集装管束短距离运输优势,积极推进氢气高压气态运输,满足近距离用氢需求。鼓励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结合公共综合管廊建设,开展氢气输送管网建设,满足企业大规模用氢需求。鼓励开展低温液态、有机液态、合金固态和常温氢油储运示范。

(六)注重推进氢能产业招商引才

1、招商引进龙头企业。以重大项目引进为抓手,积极主动与国内外氢能行业领先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氢能源及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加速氢燃料电池生产本地化,提升我市氢能源产业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深化我市氢能产业链。

2、引导优势非氢企业转氢发展。发挥我市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引导我市空压机、传感器、阀门、金属材料等行业优质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努力开拓氢能市场,向氢能产业转型发展,支持我市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3、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宁波“3315”计划和“泛3315”计划等人才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团队和行业领军人物,集聚氢能高端人才。依托各类研发机构,培养氢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宁波大学等本地高校资源,培养氢能技能人才,形成我市分布合理、梯度均衡的氢能产业人才结构。

(七)建立健全氢能产业支撑体系

1、完善氢能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氢能协会、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结合我市氢能产业发展需求,积极鼓励我市企业参与氢气制取、储运、应用和安全等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对宁波优秀产品和技术成为国际、国家标准或担任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企业给予一定补助。

2、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力度,并给予贴息补助;引导天使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对氢能企业注入资金,支持其创新发展。

3、建立安全监管体系。营造氢能产业安全稳定发展环境,建立完善氢能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安全检测体系,积极推动氢能产业检验检测等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氢能产业产品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宁波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各工作。市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切实承担起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责任,各区县(市)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

研究出台《宁波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在企业引进、加氢站建设、示范应用、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先行先试,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和规章制度,为氢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建立氢能产业统计体系

加强氢能产业发展统计工作,明确氢能产业统计范围,建立相关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对涉氢龙头企业运营监测,定期发布宁波市氢能产业发展报告,为计算和评价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推广

聚焦氢能产业知识与技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提高人们对氢能产业的认知度,营造氢能社会氛围。组织召开氢能产业交流会,邀请国内外氢能企业共同参与,为本地企业进行经验推广、现场交流、参观学习等活动提供良好环境。积极推广氢能产品,提高我市氢能先进产品与技术知名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产业规划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浙江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