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项目正文

详解华能甘肃陇东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项目 配置600MW/1200MWh储能

2021-07-14 09:47来源:甘肃经济日报关键词:储能项目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10日,华能甘肃陇东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在庆阳市开工建设,这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转型,开发建设的又一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邀请国内权威院士专家指导,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运用先进技术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成后,年生产清洁电力约28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300万吨。

风光同场 煤电一体

庆阳市煤炭石油资源富集,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具备建成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先天优势。2019年3月,华能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署了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开辟了陇东风光煤电运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新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源行业又一次站在了能源转型变革的前列。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提出了总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煤炭资源基础能源作用,解决好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中国华能给出了“风光同场、煤电一体”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建设方案。

建设过程中,800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按风光同场、风机混排的方式布置,规划建设800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和200万千瓦调峰发电机组,并配置60万千瓦/120千万时的储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光同场项目。

院士把脉 清洁主导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把“绿色”和“智慧”理念融入到基地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各环节,在以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带领下,开展多能互补电源配置和优化技术、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发综合能源基地多能互补调度平台和管控平台,实现新能源基地风光同场集中远程控制和综合能源基地集中调度。

有3位院士在启动仪式上先后发言阐述技术创新应用和新能源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说:“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是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工程,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样板工程,是助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服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民生工程,也是助力东西部协作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绿色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说:“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以生产风、光清洁电力为主,用火电调峰电源作兜底保障,利用CCUS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封存,通过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和智慧运营实现内部调峰,能够更好地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这给整个能源行业提供了一个一体化、规模化、清洁化开发利用能源的范例。据了解,中国华能集团作为能源电力系统的科技领军型企业,积极推动低碳技术研发,重点攻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近日在北京牵头成立了CCUS技术创新联合体,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将庆阳风、光资源优势与煤炭资源优势相结合,打造以清洁能源为主、低碳清洁火电和多种储能方式调峰、智能化运维的绿色综合电源工程,这是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大型多能互补、网源荷储一体化绿色综合智慧能源基地的重大专项示范工程。

储输并举 联合调峰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逐步从高碳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呈现显著的‘双侧随机性’和‘双峰双高’的‘三双’特征,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加速推进源网荷储输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通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源网荷储输相协调。

在源侧通过多能互补,继而实现弹性互补;网侧通过设备潜力挖掘,实现灵活运行;荷侧通过唤醒海量用户资源,实现需求响应弹性;储能通过市场机制,成为良好的弹性资源,也就是说电力系统应具有弹性。

在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将得到突破,形成示范效应,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规划建设2台100万千瓦调峰电源,依托宁正矿区核桃峪煤矿和新庄煤矿建设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燃煤通过输煤栈桥直达电厂,建成后每年就地转化原煤360万吨,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在储能方面,将按照新能源总装机的10%进行配置,在采用传统电化学储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力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形式。

同时,依托“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外送线路,实现“风光储输”一体化,推动清洁能源最大化利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每年输送到山东的清洁电力14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山东当地原煤消耗496万吨。

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超28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万吨,可产生落地投资超1000亿元、年税收4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8万个,将更好服务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甘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深度转化,有效促进东部省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原标题:多能互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项目查看更多>电化学储能查看更多>压缩空气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