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综合政策正文

湖北襄阳:以储能示范工程为切入点 加快我市储能基础设施建设

2020-12-16 11:15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储能产业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襄阳市政府日期公示了关于印发能源提升、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产业园区提升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其中提到:推进储能基础设施工程。及时跟进国家和省有关储能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发挥襄阳优势,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先行,以储能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加快我市储能基础设施建设

原文如下: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能源提升、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产业园区提升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能源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新基建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产业园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12月4日

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能源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底,全市能源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建设显著提升,城市电网向国内同等城市先进水平迈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天然气消费水平迈上新台阶,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预计完成能源项目建设总投资260亿元,其中2020-2022年分别完成40亿元、65亿元、155亿元。

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基础工程。加快推进汉江新集水电站项目、湖北华电襄阳樊城燃机一期热电联产项目、襄阳协鑫燃气分布式燃机项目、宜城火电项目、忠武线荆襄支线尹集教育园区段和黄家湾段管道改线项目、忠武线荆襄支线樊城区段管道改线项目及魏荆输油管道整体迁改项目建设,确保华电燃机项目、协鑫燃机项目竣工投产。〔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宜城市、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襄城区、樊城区人民政府,汉江国投,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分公司,国家管网东部原油储运公司襄阳输油处〕

(二)推进新能源项目增量工程。根据国家和省风电、光伏年度开发计划,结合我市自然资源禀赋,积极争取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指标,并大力推进已获取国家建设指标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推进供电能力提升工程。围绕丹河谷受电和外送、相关断面卡口、短路电流超标和枣宜新能源消纳问题,推进500千伏襄西变和220千伏观音阁、玄德、架子山、伙牌、中心、航空变建设,初步构建鄂西北500千伏环网,提升襄阳主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围绕襄阳城市发展建设、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报装需求、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变电站布点和公网覆盖,满足新增区域用电报装需求。进一步加强农网110千伏电源支撑,解决农网35千伏系统供电卡口问题;对于襄州、枣阳等负荷增长较快的农村区域,开展110千伏变电站布点,积极适应网改后用电潜能释放、用电负荷增长较快的新形势。三年新增变电容量160万千伏安,各电压等级线路680公里,城市电网向国内同等城市先进水平进一步迈进。〔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推进天然气设施保障工程。围绕提升我市管道天然气接收能力、提高固有天然气储气调峰水平、提高全市“气化乡镇”覆盖率等方面,积极推进江北门站改造工程,牛首、刘猴LNG储配站工程、天然气高压外环和一批“气化乡镇”管道工程建设。三年累计提升我市管道天然气接收能力8万立方米/小时,新建天然气高压管道30公里、中压管道250公里,新增固有储气调峰能力36万立方米。〔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推进储能基础设施工程。及时跟进国家和省有关储能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发挥襄阳优势,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先行,以储能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加快我市储能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招商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汉江国投、汉江控股、汉江产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步骤

2020年,开工建设汉江新集水电站和襄阳协鑫燃气分布式燃机项目;新增变电容量25万千伏安,各电压等级线路260公里;提升我市天然气接收能力8万立方米/小时,新建天然气中压管道90公里。

2021年,开工建设宜城火电、忠武线荆襄支线尹集教育园区段和黄家湾段管道改线项目;建成投产湖北华电襄阳樊城燃机一期热电联产项目,新增发电装机规模24.56万千瓦;全市电网新增变电容量60万千伏安,各电压等级线路220公里;新建天然气高压管道10公里、中压管道90公里,新增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36万立方米。

2022年,开工建设忠武线荆襄支线樊城区段管道改线项目、魏荆输油管道整体迁改项目;实现新增变电容量75万千伏安,各电压等级线路200公里;新建天然气高压管道20公里、中压管道70公里;实现新增风电装机规模7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10万千瓦。

四、资金筹措安排

能源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共6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42亿元(三年投资260亿元),其中:大型电源项目4个,估算投资156亿元;风电项目估算投资62亿元;光伏发电项目估算投资47亿元;电网项目10个,估算投资57亿元;油气基础设施项目14个,估算投资20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02亿元,银行贷款240亿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预算资金对城市电网、储气设施、油气管道等项目给予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成立能源提升工程工作专班,负责组织推进襄阳市能源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能源提升工程项目库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滚动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各项工程推进实施情况开展督办,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问责,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程进展。

(二)压实各方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投资主体是项目推进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能源提升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职责;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能源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抓紧组织实施;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要成立重大项目专班,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资本积极参与能源提升工程建设。

(三)加大服务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要求,积极为能源项目做好用地、环评、资金协调和政策服务,建立“月监测、月调度、月报告”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能源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审批进度,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快项目推进。各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要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要素保障、建设实施的全过程推进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充分利用省、市重点项目有关政策,保障项目建设合理周期。要配齐配强力量,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及时研究解决前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照项目清单,明确关键环节完成的时间节点,强化协调推进,确保如期完成能源提升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

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新基建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6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市、区)主城区及重要区域深度覆盖,乡镇驻地全覆盖。80%以上的城区提供千兆宽带服务,行政村全部通光纤和4G,95%以上的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覆盖;互联网带宽出口扩容至5000G,服务器综合机柜达到6000架。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落地,建设区块链BSN节点6个;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个,建成一批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示范项目。全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责任分工

(一)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5G网络建设。分步建设5G基站,加快5G规模组网,优先覆盖大型交通枢纽、重要公共场所、重点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等区域。强化典型引领和场景建设,推动5G创新应用。〔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委、市行政审批局、汉江国投、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中国移动襄阳公司、中国联通襄阳市分公司、中国铁塔襄阳市分公司、湖北广电网络襄阳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推进信息网络升级。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光纤入户,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大力推进千兆光纤入户、万兆光纤进楼。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升级,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解决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瓶颈。提升骨干网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中国移动襄阳公司、中国联通襄阳市分公司、湖北广电网络襄阳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建设高标准大数据中心。推动襄阳市大数据产业园扩容升级和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推进北京易华录公司襄阳数据湖产业园项目建设。以现有大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建立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电子证照、营商环境、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社会管理等信息资源库,以智慧襄阳建设为抓手,围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城市建设、行政审批、医疗卫生、交通物流、企业复工等领域,构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能力平台。〔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平台建设。结合行业应用,推进城市管理、医疗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建设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襄阳节点,建设服务全市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商业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深化建设融合基础设施

5.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搭建全市“互联网+工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工业企业二级节点标识解析平台、工业企业基础支撑软件和APP资源共用平台、工业数据与安全监管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创新应用,在汽车、食品、医化等行业开展多场景标识解析推广,加大市内重点企业接入规模,逐步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标识服务节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产业链、创新链的创新应用。深化拓展“千企登云”行动,培育一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加快构建襄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6.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外提供农业大数据展示、农业物联网感知终端采集数据分析、全市主要农贸市场行情数据分析、远程专家平台、二维码溯源等功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促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作业中应用,推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应用和推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7.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推进智慧交通行业通、部门通、区域通和社会通工程。建设襄阳交通的“一网、一图、一库、一平台、一系统、一APP”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公路建设,增加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布设,在国、省、县道重要进出口及危险路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建设5G智能网联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人脸登机、行李自助托运、智慧旅检通道等智能服务项目。加快推进郑万铁路、襄荆铁路襄阳段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公安局、汉江国投、襄阳机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8.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推进天然气储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风储项目。推动建设能源互联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全市统一的充电设施平台,推进5G+充电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智能充电桩、充电站和智慧能源换电柜、换电站等设施,增加交通枢纽等区域充电桩建设数量,有序提升城市公共充电桩覆盖能力。〔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责任单位:汉江国投、华润燃气襄阳公司、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中国铁塔襄阳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9.大力发展智慧水利。构建全市统一的河流、水库、水电站、渠道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智能感知网络,建立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实时监控和管理、水文信息管理、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应急处置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等为一体化的“智慧水利”平台。完善部分基础水雨情站点设置,推进洪水风险图计算机仿真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物联网智能分析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牵头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0.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建设襄阳市汉江大保护数字化治理智慧平台,打造“天地一体、水陆统筹”的感知监测网络,建立“全面汇聚、深度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目标管控、业务协同”的协同监管体系,建立“全景可视、全面调度”的全景指挥体系,全面提升襄阳市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1.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升级改造和安全防护,建设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四级电子政务外网“一张网”。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整合人口、社会信用、交通、能源、住建、地理信息等数据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建设全市统一的村(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汉江国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2.建设智慧城市管理设施。启动襄阳市城市大脑建设。以视频监控、给排水(城市防涝)、消防、地下管线等领域为重点,构建全市统一的感知设施专网及管理平台,实现感知数据统一开放共享。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智慧城市BIM大数据平台。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道路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停车场、智慧停车云平台中心建设。推进智慧灯杆建设试点项目,逐步实施中心城区内老旧路灯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雪亮工程”,并纳入统一感知设施管理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网络和应急管理综合平台,构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汉江国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3.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开展襄阳市卫生健康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全市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医疗影像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升级现有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终端设备,支持5G技术在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手术示教中应用。〔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4.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5G、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教育管理平台、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精准教学实施系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区域、校际差距。〔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5.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打造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旅游智能服务体系、智能管理体系、智能营销体系和智能体验体系四大智能应用体系。加快景区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大数据、物联网、景区VR展示等方面的应用。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满足市民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对数字资源获取的需求。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展览馆等数字化场馆建设。开展智慧广电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湖北广电襄阳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强化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16.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和具体实际,在平台建设、基础运营等方面给予综合支持。面向全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加快布局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着力构建安全基础设施

17.统筹建设安全防护平台。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统筹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结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探索建设安全测试、设备安全检测等共性安全基础平台。〔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编制汇总襄阳市2020-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目录清单,按照续建、新开工、谋划推进三类,明确任务、时限、责任主体,确保项目按时按质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谋划类工作抓紧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初设、环评等论证工作,符合条件的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新基建项目梯队推进,推动全市新基建项目落地实施。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总结推广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验,建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长效机制,分析项目实施工程中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项目,构建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四、资金筹措安排

全市三年拟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5个,估算总投资1033亿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筹措建设资金,加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资金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建立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查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年度工作计划,部署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调推动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检查督办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调整优化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优先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策划与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优化发展环境。各地各单位要开放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以及公共楼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设施供5G建设使用,按规定免收基站租赁、资源占用等费用。降低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门槛,研究制定支持5G、大数据中心落户本地的用电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认真落实《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当好服务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落实各方责任。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全市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有关要求,对照责任分工,列出“任务、责任、时限”三项清单,狠抓工作落实。市发改委要认真履行统筹协调责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调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市住建局要将5G基站、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要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用地、环评、节能等前期工作采取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一、总体目标

(一)冷链物流设施

加快打造一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大推进一批重点骨干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一批冷链物流补短板项目,补齐县域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通过建设一个效率高、规模大、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的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发展一批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县域冷链物流企业。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二)应急储备设施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提能增效。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以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县乡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社会应急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按照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分级负责要求,落实各级政府粮食应急保障责任,建设市本级和县(市、区)两级以成品粮储备库、运输配送设施设备为重点,集应急储备、加工、物流运输、配送供应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

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责任分工

(一)冷链物流设施

1.全力打造一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着眼满足当前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新鲜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高需求,以樊城区为重点,加快推进襄阳竹叶山市场、新合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好邻居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广天物流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26.7亿元,新增冷库库容20万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樊城区政府〕

2.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骨干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点骨干冷链物流项目,重点支持高新区、襄州区、老河口市、南漳县、谷城县等12个重点骨干物流项目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9.94亿元,新增冷库库容15万吨。〔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加快推进一批县域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针对我市农产品流通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特点,以各县(市、区)、开发区为主体,因地制宜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链保存和运输,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有序推进16个县域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32.72亿元,新增冷库库容15万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主要投向。一是冷库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产地冷库、流通冷库等。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在冷链设施建设较为成熟的县(市、区)域周边规划建设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三是配置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支持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和预冷保鲜、冷藏冷冻、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工具等冷链设施设备。四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建设,建设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全程监控和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五是完善冷链物流监管与检验检疫体系,重点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查验和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二)应急储备设施

1.鄂西北(襄阳)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鄂西北(襄阳)应急救援基地作为省市共建项目,接受省级指挥调度,辐射鄂西北地区。按照“一个机构、四个中心”的功能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基地应急指挥部,综合救援中心、物资储备中心、培训演练中心、航空保障中心),打造集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水旱灾害应对、地震及地质灾害救援、森林防灭火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本着节约土地资源、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投资强度、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考虑在现有襄阳市消防特勤训练基地项目的基础上,统筹两个基地的建设布局和功能需求,按照“一个实体、两块牌子”的建设运转模式,追加建设用地规模,整合建设资金投入,调整优化部分设计,升级建设功能配置,集约发挥项目支撑功能,夯实“全领域、多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救援基础。〔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2.襄阳市襄州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建设襄州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项目总用地面积12850平方米(19.27亩),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建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物资仓库。购置安装行车、叉车、货运车辆等设备,配套数字化、网络化仓储管理系统。〔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襄州区政府〕

3.南漳县应急指挥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南漳县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建立专门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项目规划占地面积7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应急指挥和物资保障中心5000平方米,物资储备库10000平方米,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消防、车库等配套设施。主要侧重在自然灾害应对及因灾生活救助领域,涉及水旱灾害、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突发社会灾难等领域的设施设备、技术平台、物资装备。〔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南漳县政府〕

4.老河口市应急救援基地项目。老河口市应急救援基地项目拟按照“一个训练基地、三个中心”的功能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个基地”:即救援队伍训练基地,“三个中心”:即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储备中心、安全文化体验中心。项目拟投资7500万元,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30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建设救援队伍训练基地、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各类应急物资仓库以及应急管理信息化配套设施、辅助用房、安全文化体验馆等。同时建设消防、绿化、车库等配套工程设施。购置安装行车、叉车、货运车辆等设备,配套数字化、网络化仓储管理系统、采购应急物资。〔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老河口市政府〕

5.市本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有效仓容5万吨以上,其中用于快速中转的仓容不低于3万吨,原粮准低温(低温)仓容不低于2万吨,成品粮油低温仓仓容不低于5千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

6.县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每个县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有效仓容3千吨以上,有配套的应急加工(含主食加工)及供应能力,原粮满足本区域常住人口5天以上消费需求。成品粮油低温储备库及库存规模要满足本区域常住人口1天以上的消费需求。成品粮油储备采取集中储存的,其规模可达到本区域常住人口15天以上消费需求。具备单次投放100吨以上的运输配送能力,确保24小时内将成品粮配送至本县市应急供应网点。常年保持3天以上正常运转的电力(燃料)储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步骤

项目整体建设周期从2020年起至2022年底。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急用先行的原则,项目整体进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12月31日前):对成熟或已开工的项目加强监管指导,尚未开工的项目加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立项、土地取得、环评、能评等。

第二阶段(2021年12月31日前):组织工程招标,取得施工许可证,尽早开工建设。

第三阶段(2022年12月31日前):项目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四、资金筹措安排

(一)冷链物流设施

冷链物流设施项目29个,估算总投资69.36亿元。其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项目1个,估算总投资26.7亿元;重点骨干冷链物流建设项目12个,估算总投资9.94亿元;县域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储备项目16个,估算总投资32.72亿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企业自筹等。

(二)应急储备设施

1.鄂西北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襄阳主功能区5亿元(不含土地和市政附属设施配套建设费用),资金来源为国家、省级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及地方配套资金。

2.襄阳市襄州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3.南漳县应急指挥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143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027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20万元,预备费545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专项资金9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38万元。

4.老河口市应急救援基地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5.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建设11个项目,总投资57813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专项资金;市、县(市、区)财政扶持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络会商,协同推进问题解决。各级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项目储备、项目前期和项目建设工作。

(二)拓展融资渠道。各地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财政、银行业金融机构作用,支持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对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项目,可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予以积极支持。对符合中央、省预算内专项支持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

(三)加强土地供给。各地要给合本地实际,加大对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项目合理用地需求的支持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配,创新用地模式,利用有效载体和多种渠道整合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项目。对企业利用原有土地进行建设的,在办理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压实各方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作,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加强项目检查督导。要加强项目调度和管理,根据项目谋划、推进、实施情况对项目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要注重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强化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稳步实施。

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产业园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一、总体目标

针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水平、产业发展、数字生态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实施全市产业园区三年提升工程,布局建设一批县级特色产业园区,推进重点产业园区智能化改造与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全市产业园区创新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步实施全市产业园区提升行动,到2022年底,全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2020年(51个),重点实施23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15个科技产业园区、8个园区智慧化改造、5个乡村产业园类项目建设。

——2021年(40个),重点实施27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5个科技产业园区、4个园区智慧化改造、4个乡村产业园类项目建设。

——2022年(4个),重点实施4个乡村产业园类项目建设。

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责任分工

(一)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加快补齐产业园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不足短板,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数字终端系统改造。重点推进综保区一期起步区、襄城经开区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

(二)打造科技产业园区。在高新区、樊城区、枣阳市、襄州区、宜城市、老河口市等地实施一批科技园区项目,实施高新创意产业园、襄阳科技城二期、东风海博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总成和动力储能产品生产基地、老河口省级技术园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推进园区智慧化改造。编制襄阳市地方园区智慧化标准,推进高新区、襄城区、樊城区、枣阳市、襄州区、宜城市、老河口市、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等地产业园区智慧化改造,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物联网、实现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打通园区与企业的数据通道,进一步提升园区智慧化、数字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四)提档升级乡村产业园。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县域特色园区,承载县域“一业一品”“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块状经济加快发展。以园区水、电、路、气、通信等设施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与综合实力,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襄州区、枣阳市、老河口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等地乡村产业园提档升级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实施步骤

产业园区提升工程自2020年至2022年分步实施,整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12月31日前),按照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步骤,分类编制产业园区提升工程三年项目库,协调推动2020年拟开工项目开工建设。

第二阶段(2021年12月31日前),加快完善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推动2021年拟开工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各县(市、区)新谋划、储备一批成熟项目,滚动调整项目库。

第三阶段(2022年12月31日前),推动2022年拟开工项目开工建设,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四、资金筹措安排

全市三年拟实施产业园区提升工程项目95个,估算总投资61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5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10亿元;科技产业园区2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96亿元;园区智慧化改造12个项目,估算总投资66亿元;乡村产业园提档升级1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8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产业园区项目给予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市产业园区提升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全市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策划时要符合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统筹市级专项资金、政府债券支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园区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襄阳市中心支行、襄阳银保监分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园区项目推进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产业园区提升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构建政银企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襄阳市中心支行、襄阳银保监分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市招商局、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襄阳华润燃气公司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产业查看更多>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