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充电桩产品未来可能产品形态趋势

2020-07-24 16:26来源:电源老代关键词: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电力新基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有“新基建”的政策红利加持,这次整个充电桩行业表现得非常冷静,跟前几年的狂热表现大相径庭,说明整个行业发展更加成熟和理性,这是好事儿。面对未来发展,我个人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虽然有宏观政策不断鼓吹,但充电桩真正指数性增长的社会需求还未到来,充电桩不可能脱离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独立发展;另一方面,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充电桩各方面技术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试错和残酷竞争,技术的进步是相当惊人的,有望在2年内充电桩产品能达到相当高的成熟度和可用度,从而确立一代产品,这一代产品能够适应未来社会5-8年的应用需求。也就是说,大概率地,充电桩行业能在2022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也许到2025年能真正的风口到来。

(来源:电源老代  ID:megmeetpower)

那么,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充电桩产品形态还会有哪些显著的变化和特征呢?我个人提供下面几点猜想,供同行讨论和时间检验。

1、充电桩模块形态固化,形成有限几个标准接口

国网以企业的名义定义了一款所需要的20KW的充电桩模块,事实上在百花齐放的市场上引领了一个产品标准,充电模块成了一个可以互换互通的标准件。不用去揣测这标准背后的各种利益博弈,仅从推动产品成熟,产品断代的角度来说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出的技术要求在当时超过大部分电源厂家技术能力的,是篮板球高度的需求,所幸目前充电桩模块主流厂家都有了满足国网要求的产品。这是一块试金石,做不出满足国网标准的模块也就别玩了,加速了充电桩模块厂家的洗牌,资源像头部企业更加集中。坏处是过早的搞成一个标准产品,限制了各模块厂家的自由发挥空间,只能进一步的拼成本和售价,行业利润太薄,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技术进步。

从国网的角度,应该也是认为当前定义的产品形态,能够满足未来好几年的应用需求,是值得推广的一代产品。差不多的体积下,几年的时间,模块功率从7KW到20KW,确实已经是革命性的进步了。但挡不住时代的车轮,随着号称第5代IC材料技术和各项高效率技术的突破,模块效率还会进一步提高,从96%到98%效率提升2个点,从损耗的角度是降低了一半,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在当前20KW体积下,输出功率提高到30KW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已经有厂家在做这样的技术储备。

南网对于30KW模块,采用了自己的标准,今年5月份,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2020-2021年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30kW充电模块(30kW/300-1000V恒功率充电模块)框架招标,6月份,中标结果公示:

坊间传闻,各个厂家的40KW和60KW模块也在开发中,散热方式也新增了水冷、隔离冷风道和灌胶风冷等多种模式。

不指望哪种产品形态能一统江湖,但哪种产品形态会成为这一代产品的代表和主流,或者说有限的几种产品形态达成均衡的态势,是水落石出的事情,有利于这一代产品的相对成熟。

2、具备充电过程还原功能,在事故中,责任能够分清

过往充电桩与电动车的互动中,桩企处于弱势地位,所有充不上电的责任都是由充电桩企业在承担。在电动车燃烧、起火事件中,车辆上电池或电池包原因会占大多数,由充电桩充电引起的事故微乎其微,但现状是只要是充电中起火,苦于没有证据免责,都是把场站、桩企和车辆一起挂黄牌。随着充电桩基数越来越多,对桩企来说,在事故中能够撇清责任在未来可能是一种刚性需求,则需要有一种办法能够是事故后,还原充电过程,证明充电中,没有任何不当操作和数据,从而能自我免责,这个功能会变得十分重要。

3、任意桩之间实现多枪并充功能

电动车充电时间焦虑是伴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顽疾,最近有新闻在说,有新标准的ChaoJi充电标准出来,是一种新的标准,充电枪采用液氮冷却,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充电电流。现在不好判断这个标准的产品成熟又需要等几年的时间。因此,认为对这一代产品来说,能推广多枪并充功能不失为一个快捷、方便的做法。这种技术在很多电动泥头车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实现的逻辑不过是扩充一下现有的GB27930协议而已,很容易能够标准化。要获得更大的电流,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多路并联,对车来说,多一个充电插头不是多大的改变,从系统可靠性的角度,多一个插头,在一个损坏的情形下,还有一个冗余备份,也是好事,毕竟都知道,充电枪和插头,在频繁使用中,算是一种耗材。任意桩之间能够并机输出,除了适应对充电电流更大的专用车辆的需求外,还适用于船、火车等储电巨大的其他应用。

4、后台连接统一到自解析的物联网协议

充电桩后台百花齐放的格局目前还没有打破,原来以为会出现一两家巨头来统一这个市场,例如地图公司或者其他互联网企业,目前看来,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各个运营方把数据看得非常紧,不愿意轻易给到别人,在相当长阶段,各个运营平台的局面很难打破,即使有一个超级平台,也可能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而不是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

悲惨的是,没有像欧洲标准一样,公布设备标准的时候,统一到一个后台连接标准MQTT,导致各桩企疲于奔命的对接各种运营后台,从而影响了系统产品的成熟度。其实,在充电桩行业起来之前,在其他应用领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设备互联协议,例如电力的IEC-61850协议,核心是约定一个框架,协议支持自解析,后台获得一个文本,就能知道对象有哪些信息,支持哪些功能,就不需要额外需要一个协议文本支持,每次升级或者变更的时候带来很多兼容的麻烦。

未来充电桩作为一个物联网节点,还可能涉及跟多个客户端信息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使用国际通用的MQTT是不错的选择,已经有成熟的模型解决了信息的订阅,权限和分发的问题。在未来1-2年,应该从行业标准的角度,选择一个好的物联网协议框架,统一接口,实现快速的组网和互联,服务于运营。


原标题:充电桩产品未来可能产品形态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力新基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