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评论正文

特别关注丨“氢”声不断 哪些领域两会后最受关注?

2020-06-09 09:37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作者:陈大英关键词:氢能氢能产业可再生能源制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全国两会日前闭幕,与去年相比,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氢能的关注重点已有所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7位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就氢能建言献策,另有住川政协委员就氢能发展提出1份联名提案。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发展与政策” ID:nyfzwww 作者:陈大英)

盘点会议期间关于氢能的提案和发言,可以清晰的了解氢能哪些领域最受关注和重视,这将为我国今后氢能发展指出方向,预计在代表和委员们关注度集中的氢能领域,相关部委的工作将会加快推进。

关注领域较为集中

梳理两会上关于氢能的建议,范围虽然广泛涉及制氢、储运、加氢、用氢各环节,但在部分议题上分布较为集中,显示出当前氢能发展中的重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氢能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表1 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氢能的提案或发言

1.jpg

顶层设计及产业规划是重点

氢能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政策仍广受关注。有8位代表、委员(含联名提案)提出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各环节主管部门及管理机制、将氢能纳入“十四五”能源规划、以及尽快出台分领域规划和政策。

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委在推进氢能的顶层设计上不断取得突破,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氢能列为能源;同月,财政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扶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取消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普惠性购置补贴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这一政策强化了优势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资源投放,有望在短期内促进产业链完善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全国范围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上述法律和政策仍需细化和完善,比如尚待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氢能与其他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如何协同发展,“十城千辆”实施细则等。另外,更多阻碍氢能产业发展的分领域细化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尚不健全。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东建议及早有序推出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定位,确定归口部门相关职责,将氢能发展明确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协调氢能与其他能源协同发展,形成一体化全国性氢能产业链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整体规划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6月1日,中国人大网公布《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在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获认同

加强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攻关、支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本次两会期间得到广泛认同。

目前,我国已在氢能和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环节均有企业布局和进入,但应该看到,包括制氢、储氢、运输、加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和系统等各方面的核心技术上,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不小差距,一些环节虽取得突破,但在规模化商用技术上尚有不足。

结合各自情况,氢能产业界在引入国外技术和坚持自主创新方面有不同的选择,面临复杂多变的新的国际形势,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具有特别的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表示,当前我国氢能装备制造领域面临着核心组件依赖进口、低端重复性建设等困境,宁波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和先进技术装备引进两手抓。引进的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公司已将完全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核心装备制造基地落户宁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林也建议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实现全面国产化。

相关资源已在向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上倾斜,财政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方向

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氢与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也获得两会代表、委员的集中关注。

构建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体的氢能供应体系,是实现氢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作用的前置条件。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型能源示范应用。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联名提案建议在四川探索建立氢电融合的新型综合能源体系,支持四川因地制宜开展风电、光伏跨时段储存和水电跨季节储存,试点氢能与油气管网、热网互联互通,推动冷、热、电、气、氢等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和综合利用。

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制氢具有优良的条件,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据IEA《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2019》报告显示,全球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的成本10年间分别降低了82%和39%,可再生能源电力相比传统电力已逐步具备竞争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2019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全球和我国的快速部署。

即便从成本考虑,在我国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也在不断接近考虑碳捕捉和封存后的化石能源制氢成本,制氢方式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着力打通下游应用环节

如何拓宽氢能下游应用领域,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困扰国内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这也集中反映在本次两会氢能提案中。

截止2019年末,我国已累计推广超过6500辆燃料电池汽车,但受限于多方面因素,燃料电池车的使用率仍不高,经济性不佳。在燃料电池汽车之外的应用上,国内尚在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市长王登喜表示在应用端上,除汽车外,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轻型轨道车辆、工程机械、长续航无人机、应急电源等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凤英则建议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方式,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的问题已得到积极发展氢能的各地方政府的重视,目前已推出的氢能专项规划或政策中均加强了特色应用场景的规划。日前发布的《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明确以应用场景为切入点,推广叉车、物流车、通勤车等示范应用,在港口和物流园区打造氢能应用生态。

事实上,打通下游应用环节是我国氢能产业从前期示范阶段向商业化规模应用阶段迈进的关键。

可以肯定,2020年两会上氢能提案和建议的影响将逐渐显现。毫无疑问,这些受到高关注度的氢能领域将会受益,有望成为短期内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

来源: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绿能智库

原标题:特别关注 | “氢”声不断,哪些领域两会后最受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氢能产业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制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