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报告丨锂电设备行业:扩产新周期 设备全球化新阶段

2020-03-04 09:08来源:华泰证券作者:章诚,李倩倩等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锂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5%,未来3-5年有望持续增长。EVSales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合计销售221万辆,连续两年销量规模超过20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9.5%,增速相比前三年大幅放缓,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持续上升。

20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持续增长,将主要得益于:1)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倒逼全球车企加速电动化;2)欧洲排放标准趋严叠加政策利好,传统车企纷纷转型;3)中国双积分政策推动,加之新能源车供给改善,销量有望稳定增长。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倒逼全球车企加速电动化。特斯拉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交付36.75万辆,2020年目标交付50万辆。根据华泰电新组2019年11月26日报告《迎风乘车去,破晓预新生》观点,Model3实现供给引领需求,正在抢夺传统车市场,包括中小型豪华车(以BBA为代表)和经济型车市场(丰田/本田/日产等)。

特斯拉中国工厂量产进度超预期,满产后带来较大的产销量弹性。一期工厂计划于2021年达产,规划产能25万辆;2022-23年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对应2020-23年产量CAGR为64%。长期看特斯拉仍将是全球潜力较大的电动车龙头,并将产生持续的鲶鱼效应倒逼全球车企加速电动化。

微信图片_20200304085052.jpg

欧洲排放标准趋严叠加新能源政策利好,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迎来向上拐点。2020年,欧盟开始执行更加严格的碳排放标准,车企需通过生产纯电动和插混车型才能够达标。

欧洲推出鼓励政策来支持行业发展,欧洲汽车制造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28个欧洲国家已针对新能源车施行购置税减免或补贴奖励的优惠措施。

为了应对特斯拉的本土化挑战,欧洲传统车企巨头(大众/戴姆勒/宝马/奥迪等)开始加大力度推出新能源车型。大众最新的5年规划预计2019年BEV在总销量的占比1%,对应销量10万辆左右,2020年目标占比4%,对应大约40万辆销量,相比2019年翻3番。

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将得益于双积分政策与供给改善。

根据华泰汽车2019年11月25日报告《拥抱强者,稳中求进》的观点,2019年6月补贴过渡期结束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

1)过渡期抢装透支需求;2)燃油车终端折扣加大,新能源车性价比减弱。但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得益于:1)双积分政策施行;

2)新能源车降本提升性价比;

3)合资车企在19-20年密集推新车型利好供给。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到汽车总销量的25%,参考华泰汽车对2022年国内汽车销量预测(2721万辆),对应新能源车约680万辆,2020-25年CAGR约为33%。

预计20-23年动力电池累计扩产594GWh,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中长期需求明确。2019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货量合计达到117GWh,同比增长17%(SNEresearch数据);国内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为72GWh,同比增长10%(GGII数据);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跟随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同步放缓,但中长期需求较为明确。

根据政府新能源政策规划与车企目标规划,我们测算2023/2025年动力电池总需求有望分别有望达到395/627GWh,欧洲与中国将成为扩产主战场,美国受制于市场与政策因素,扩产前景相对不明朗。

根据GGII数据与各家目前已有的扩产信息,2020-23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累计新增产能有望达到594GWh,基本满足至2025年的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电池龙头将成为扩产主力军。

欧洲与中国将成为扩产主战场,预计23/25年两大市场动力电池需求增至395/627GWh2023/2025年欧洲本土需求有望达到131/249GWh,动力电池本地化扩产势在必行。

我们对欧美主要车企的新能源规划进行梳理,基于2019年各大车企销量以及规划中给出的目标销量占比,测算出2025年这些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全球销量目标合计约728万辆。按照各车企目前主打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容量测算,2025年这些车企的动力电池需求合计约401GWh。

根据Marklines数据预测,2020-2021年欧洲本土新能源车销量规模将分别达72/110万辆,2025年将达457万辆。按照单车带电量平均55KWh(即前述欧美车企的均值)测算,2023/2025年欧洲本土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31/249GWh。

出于运输成本、供应及时性以及供应链安全的考量,欧洲本土建设动力电池产能势在必行。

2023/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264/378GWh,国内外电池龙头加速在华布局。基于工信部规划和各类细分车型的单车带电量均值测算,我们预计到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将达到378GWh。

据GGII统计,2019年Q4国内动力电池投扩产项目涉及金额超350亿元,其中仅宁德时代、国轩高科、SKI、LG化学四家电池企业合计金额超250亿元,合计电池扩产超50GWh。

2023年特斯拉中国工厂电池需求有望达到27GWh,本地化采购比例增加,国内高端电池需求提升。特斯拉上海一期工厂计划于2021年达产,规划产能25万辆,同时生产Model3与ModelY车型。

特斯拉官网数据显示,进口ModelS与ModelX标准续航版单车带电量均为75KWh,而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为60KWh,以此为参照,假设未来国产ModelY的单车带电量也为60KWh,测算2021年达产后电池需求约为14.4GWh。

2022-23年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对应2023年电池需求约为27.0GWh。2020-23年每年电池需求的增量分别为5.8/8.3/6.6/6.0GWh。特斯拉计划将上海工厂零部件国产化比例由30%提升至100%,动力电池是核心零部件之一,本地化采购比例也有望相应提升。

微信图片_20200304085438.jpg

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具备潜力,但政策尚未形成利好,传统车企仍处于观望期。

EVVolumes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约为35.86万辆,其中加州销售15.34万辆(占比43%),特斯拉销售18.24万辆(占比51%);EVVolumes预计2019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降下滑约6%,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部分州对新能源车征收额外税费。

美国《消费者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美共有26个州对新能源车征收税费,其中11个州征收标准高于同类燃油车的燃油税。特斯拉Gigafactory1于2018年开始投产,规划可满足50万辆车的销售,暂无继续在美国扩产计划。而传统车企受制于特斯拉的市场垄断以及政策因素,仍然保持观望态度,扩产动力不足。

电池龙头将成为扩产主力军,预计2020-23年动力电池新增产能594GWh2020-23年全球电池龙头规划新增产能合计594GWh。

根据GGII数据与各家目前已有的扩产信息,截至2019年末,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的产能合计约为261GWh,2023年规划产能合计为855GWh,意味着2020-23年至少需要新增产能约为594GWh。

从供货关系来看,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均绑定主流车企,未来动力电池需求相对明确,有效保障产能使用的经济性,增强动力电池企业扩产信心。

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SNE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货量合计达到117GWh,CR2/CR5/CR10分别为52%/76%/87%,同比分别上升7.3/7.9/6.8pct。

动力电池行业的高投入与高技术壁垒,决定了未来全球产能有望继续向头部集中。下游车厂新能源转型速度的快慢之别和各家电池厂产能爬坡的进度不同,导致了头部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分化,其中韩系厂商整体较低。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洗牌接近尾声

国内动力电池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GGII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合计268GWh,产能集中度CR2(宁德时代+比亚迪)/CR5/CR10分别达到32%/47%/62%,同比上升5.0/4.2/1.6pct。动力电池销售市场更加集中。

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为72GWh,CR2/CR5/CR10分别为72%/83%/90%,同比上升13.0/11.0/8.2pct。新能源车产销量下滑拖累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2019年全行业仅为27%,同比下降4.77pct,Q2-Q4各季度同比逐渐走低。

不同厂商的产能利用率持续分化,CR2显著好于其他竞争对手。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有装机数据的动力电池企业仅有29家,较2018年同期减少约60家。

锂电设备助推大规模智能化生产,预计20-23年需求1212亿元2019年10月以来,CATL/LG/SKI等全球一线锂电池厂陆续宣布或启动新的扩产项目,锂电设备行业出现需求回暖迹象。


如前文所述,20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新增产能有望达到594GWh。动力电池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从下游向上游传导,每GWh电池产能所需生产设备的投资额逐年下降约7%(参考2017年宁德时代与2019年孚能科技募投项目数据),我们预计2020-23年全球龙头电池企业设备采购额将分别达到304/324/302/270亿元,4年合计约为1,212亿元。

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将得益于双积分政策与供给改善。


根据华泰汽车2019年11月25日报告《拥抱强者,稳中求进》的观点,2019年6月补贴过渡期结束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1)过渡期抢装透支需求;2)燃油车终端折扣加大,新能源车性价比减弱。但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得益于:1)双积分政策施行;2)新能源车降本提升性价比;3)合资车企在19-20年密集推新车型利好供给。

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到汽车总销量的25%,参考华泰汽车对2022年国内汽车销量预测(2721万辆),对应新能源车约680万辆,2020-25年CAGR约为33%。

锂电设备是动力电池生产工艺核心之一

根据《2017年动力电池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报告》的划分,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包括材料设备、电芯设备(即狭义上的锂电设备)和PACK制造设备。

其中,电芯设备是核心,材料/PACK制造设备可部分借用其他行业设备。核心工艺流程又可分为前段电极制作(搅拌/涂布/辊压/分切)、中段电芯合成(叠片/卷绕/组装/注液)、后段检测封装(检测/化成/分容/包装入库),三段设备的价值量占比分别为35-40%、30-35%、30-35%。

动力电池价格下探叠加生产效率提升,带动单位投资额逐年下降

未来3-5年动力电池价格将继续下探。GGII数据显示,2017-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张,加之下游车厂的降价要求,国内动力电池单价的同比降幅均在20%左右。2020-2025年,龙头电池厂需通过扩产和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满足下游降本需求,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将继续向头部集中,动力电池价格或将继续下探。

锂电设备生产效率提升。根据《2017年动力电池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报告》的预测,2018-2025年,动力锂电设备的关键指标(涂布速度/卷绕速度/叠片效率/组装效率)将快速提升,推动设备性能的迭代升级。而设备的提升将是动力电池规模化和智能化生产的主要动力,由此将带来能量密度和单线产能的提高、电池单体和制造成本的下降。

带动电池生产设备的单位投资额逐年下降。参考宁德时代与孚能科技的募投项目数据,生产设备投资额由2017年的2.78亿元/GWh下降至2019年的2.42亿元/GWh,年均降幅约为6.64%。

两家公司采购设备遵循经济适用原则(优先选择技术性能达标且具备价格优势的国产设备),设备采购规模较大,因此采购单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当年市场价格水平。

对设备供应商而言,产品性能提升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和增加零部件,但只要产品价格的上升幅度低于效率提升幅度,就可以满足下游电池厂商的降本需求。根据前述的锂电设备生产效率提升数据和募投项目投资数据,我们测算2020-23年每GWh电池的设备投资额有望继续保持每年6.64%的降幅,对设备商而言具有可行性。

国产设备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龙头公司份额持续提升

2018年锂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GGII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需求同比增长18.2%,达206.8亿元;其中国产设备产值同比增长20.1%,达186.1亿元,国产化率达到90%,同比上升约4.3pct。

国产设备增速高于进口设备增速,主要得益于:1)国产设备企业的技术实力增强,部分产品性能超过进口设备;2)国产设备企业定制化订单生产能力强,对客户需求响应快速;3)国产设备的规模优势与价格优势,满足国内客户大规模采购需求。

锂电设备上市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2015-18年,锂电设备行业需求旺盛,上市公司(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璞泰来/科恒股份/杭可科技/星云股份/金银河)的锂电设备业务总收入由18.47亿元增长至76.62亿元,CAGR达到61%;2019年1-6月收入合计38.94亿元,同比增长25%,受行业调整影响增速收窄。

上市公司占锂电国产设备的份额显著提升,结合GGII数据测算,2016-18年分别为31%/39%/45%。随着锂电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上市公司占中国锂电设备市场的份额也快速增长,2016-18年分别为24%/34%/40%。

锂电设备龙头公司市占率仍有上升空间。2016-18年,锂电设备国产龙头市占率大幅提升,先导智能由4.9%提升至16.7%,赢合科技由5.7%提升至10.1%,主要得益于:

1)拓展优质客户提升订单质量;2)核心客户扩产速度高于行业;3)公司自身通过研发或收购进行的产品品类扩充。随着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洗牌结束,下游客户的集中度也会向设备行业传导,龙头公司或显著受益,未来市场份额仍有上升空间。

考虑到电池厂的设备采购策略(每段设备通常选择2-3家供应商),我们预计龙头设备企业的整体市占率有望达到30%左右(在每段设备招标中均有中标,由3家供应商平分),部分产品有望突破50%(部分设备招标中由2家供应商平分)。


国产设备进入海外拓展关键阶段,战略调整提升硬实力

国产设备品牌竞争力提升,但仍处于国际化拓展关键阶段。相比于国外锂电设备企业,国产龙头品牌已具备四大优势:1)产品线丰富,设备可用于方形/软包/圆柱等多形态电池生产,且具备系统级整线定制化能力;2)与国产电池龙头合作经验丰富,在市场上已树立良好口碑;

3)技术实力逐步逼近国外品牌,部分产品实现超越;4)规模化生产能力更强,服务响应速度更快。

不足之处在于:1)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需要长时间(5-10年)的积累;2)国际化经营仍处于起步的关键阶段,海外收入占比较低。

微信图片_20200304090045.jpg

国产设备龙头战略调整:增加自制,加大研发。

2019年1-9月,国内锂电设备龙头的战略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主动减少外协占比,在动力电池继续高端化的背景下,锂电池下游行业对设备技术参数、设备质量和运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高精度零部件需要更高的加工设备进行生产,而传统的外协厂商缺乏相应的设备与能力;

2)加大研发投入,应对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变化。以中段核心工序为例,卷绕和叠片两种技术路线并行竞争,且各有优劣。卷绕效率高且工艺简单,但电芯品质不如叠片;叠片机可通过多工位提升效率,但总成本依旧高昂且电芯一致性差。先导在卷绕领域一家独大,研发投向包括锂电池制造(涂布/叠片/整线)。赢合的模切叠片一体设备具备一定优势,涂布机和激光切产品优势较大,卷绕机技术正在提升。

锂电设备商的三种扩张路径:

1)整线化设备:将业务逐渐从一种或几种锂电设备逐渐拓展到包含前、中、后段多种锂电设备,力求可以向下游客户提供整套锂电池生产设备,例如2016-18年的先导智能与赢合科技;

2)专注于单一设备领域,但是寻求下游多领域的开发运用,打破锂电单一领域运用的局限,海外设备商大多采取此路径;

3)突破单一设备领域,将原本的锂电设备业务向前和向后延伸,打造阶段一体化设备或者形成阶段整线化锂电设备的供给能力,目前龙头设备企业均已推出自有的整合型产品。

国内外电池龙头扩产周期下,中性假设下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9%,对应市场空间592亿元。结合2020-23年扩产节奏进行分析,我们预计,国内外龙头电池厂此轮扩产周期中,在中性/乐观/悲观假设下,国产设备有望获得的市场空间分别为592亿元(中性)/766亿元(乐观)/417亿元(悲观),占全球份额分别为49%/63%/34%。

头部效应显现,持续看好国产锂电设备龙头

设备厂商收入增速探底,设备龙头盈利水平逐渐修复。国内锂电设备企业19Q2至19Q3的收入增速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结合19年6月末待验收订单与验收周期判断,我们预计19Q4收入增速或仍将低位徘徊。

锂电设备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得益于对产品质量和成本的良好把控,19Q1至19Q3先导智能与赢合科技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均有所上升。

微信图片_20200304090211.jpg持续看好国产锂电设备龙头。国内外龙头电池厂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2020-23年累计新增产能有望达到594GWh,锂电设备新增需求有望达到1,212亿元。高端客户对设备产品精度、定制化、保密性需求会进一步上升,未来订单份额或将向龙头设备商聚集。国产设备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正处于海外拓展关键阶段,中性/乐观/悲观假设下,有望占据增量市场49%/63%/34%。

原标题:锂电设备行业:扩产新周期,设备全球化新阶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锂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