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动力电池回收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2020-01-09 08:5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作者:邓恢平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池回收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资本炒热下的动力电池回收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此前社会普遍担心电动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无人回收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现在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近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企业家年会上,一位电池回收再生企业负责人发出如是感叹。

从“烫手山芋”到“价高者得”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的火热,不仅带热了上游的锂电池生产行业,而且把最下游的电池回收行业也掀起了大波浪。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孙峙介绍,截至2019年1月,国内动力电池拆解、再生项目规划及已有产能已达120万吨/年,远高于2020年动力电池预计退役量。其中75%的产能集中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由于产能的急剧扩大,电池回收行业出现明显过热现象。120万吨/年的回收产能,对应的实际回收量却只有2~3万吨,“僧多粥少”成为行业常态。

上述电池回收再生企业负责人表示:“短短三年时间,动力电池回收再生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已经从三年前的车企花钱请回收再生企业进行处理,到如今变为需要回收再生企业竞标购买退役动力电池。”

退役动力电池已经从车企手中的“烫手山芋”变为“价高者得”的“香饽饽”。行业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有些车企甚至已经不满足于“价高者得”的初级模式,转而开始与电池回收再生企业以退役动动力电池资产入股或者组建合资公司,以谋求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生这一环节获取最大利益。

回收再生企业面临盈利难题

随着退役动力电池价格水涨船高,回收再生企业的成本也日益增加,盈利难逐渐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考验。

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汉成介绍,为了保证电池回收再生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不造成人身伤害,绿色化和智能化是当前电池回收再生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投资成本。在退役电池价格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堪忧。

“此外,电池回收再生企业还面临货源不稳定、分散,电池残值难判定,运输成本高等一系列挑战,大大增加了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勇在会上表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范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知情人士介绍,规范企业的环保成本明显高于不规范企业,因此在“抢电池”大战中,规范企业的报价很难超过不规范企业。在“价高者得”标准下,规范企业的货源获得率偏低,货源难以得到充足保障,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退役动力电池价格越炒越高,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奇货可居”的商机,开始对退役电池“囤积居奇”。因此,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退役动力电池量远远低于行业预估量,找不到货源成为许多电池回收再生企业的共同现状。

行业亟需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面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存在的上述问题,与会代表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认为,一是要把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度作为规范和引领行业的重要手段,梳理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和责任分摊,逐一解决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动力电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退役动力电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状态可知。

赵小勇表示,针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难的问题,应该通过创新商业模式纾解。例如,打造“互联网+电池生产者回收”线上线下回收体系,利用好电商、物流企业对电池及时跟踪回收。建立线上数据平台,通过电池溯源管理国家平台,找到货源、进行线上读取科学计算、判断电池残值。行业共建共享,建立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4S店及经销商、车辆用户、报废拆解企业、回收服务网点、梯级利用用户、梯级利用生产企业、再生利用企业共建共享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原标题: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池回收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