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人物正文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需掌握可再生能源、混合动力 氢动力运输等技能

2018-10-12 14:40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氢动力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劳动力需掌握以下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绿色建筑、IT和嵌入式运算、纳米技术、混合动力和氢动力运输,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

(来源: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武魏南)

世界面临挑战

Q:在您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于之前两次的最突出之处在哪?

A: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大量的工厂和集中化的生产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利用信息技术将实现分散化的生产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公司,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3D打印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使人人都能制造信息、发布新闻、提供能源,以五大支柱为基础,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即能源互联网经济。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分享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上,每一个微型电站生产的多余能源都可以跨洲出售和传输。

Q:目前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还需要世界各国做出怎样的努力?

A:德国是引领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的先锋。境内生产的电力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并有望在2020年超过35%。同时,联邦政府和德国电信公司已经和德国国内六个地区合作,实验引入一个“能源因特网”。“能源因特网”可使数十万德国企业和数百万德国家庭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以氢气的形式储存,并在智能能源因特网上共享绿色电能。

在欧洲,已经有几百万幢建筑可以自己产生能源,在建筑内将太阳能、风能转换为可使用能源的技术也会越来越便宜,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的预测是,10年以后,将有数千万幢建筑可以自己产生能源。25年之内,在欧洲、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将几乎完全免费。

过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大规模重构世界各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可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和无数新的商品和服务。世界各国需大力投资新能源技术,将无数建筑改造成发电厂,将氢能和其他能源储存技术植入到全国基础设施,将使用内燃机的汽车替换为插入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建立一个能源因特网。

重塑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更新产业设备需要对工人重新培训,规模之大将不亚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初对工人的大规模职业和专业培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劳动力需掌握以下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绿色建筑、IT和嵌入式运算、纳米技术、混合动力和氢动力运输,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

亚洲或将率先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

Q: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和美洲,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还会这样么?

A:英国人的时代有煤和电,美国人的时代有石油和汽车。我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等欧洲国家正在领先,中国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突破也许会从欧盟(德国)和亚洲(中国、日本)某种形式的合作开始。

我不止一次的说过,中国很有可能借助这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欧洲和亚洲曾属于同一块大陆。亚洲向欧洲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中国等亚洲市场则经济增长强劲,可以建立起非常有趣的合作关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会更早在亚洲发生的一个原因是,欧美自启蒙时代后就信奉个人主义,深信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而亚洲人则仍然抱持一定的集体主义信念,认为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每个人既是有能力、有企业精神的个体,又可以合作形成合力,并回报给整体。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本质,似乎也与亚洲的传统哲学一脉相承。亚洲人可以很快地从欧洲学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念,并将之本土化。

Q: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必将超越欧美?

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国。其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更是占世界的30%,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但是,中国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几乎均销往海外。目前,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中国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只有0.5%。鉴于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这一事实无疑令人失望。

目前的情况是,欧洲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等国家正在努力跟上,我想未来的风向可能会偏向这里。

为助力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储能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于2018年10月26日举办“2018中国分布式储能峰会”。大会将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演讲、项目对接、商务洽谈等活动。报名请联系:张女士13191816562。

原标题: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改变能源世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氢动力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