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最新储能科技成果公示:钠硫电池、热储能供暖调峰、液态金属储能、石墨烯电极项目

2018-08-21 09:03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关键词:储能钠硫电池石墨烯电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日公开4项储能相关科技成果,包含固体物理研究所的高性能钠硫储能电池、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智慧储能”和新型液态金属储能电站系统,以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石墨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项目,未来有望实现成果转化。

固体物理研究所的高性能钠硫储能电池,Na-β-Al2O3陶瓷隔膜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处于组装商业化(工业化)钠硫电池中试阶段,最终将实现钠硫电池及其电池组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智慧储能”不但可应用与电能替代,还可应用于风电供暖及电网调峰;新型液态金属储能电站系统待突破新型储能电站设计与关键技术、建成50MW储能电站中试系统,完成液态重金属关键设备制造,两项均已成熟待产业化。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石墨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项目,探索应用等离子体法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以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组装燃料电池,使其特性几倍于当前商用电池,目前处于小试阶段,待与企业联合开发。

几项科技成果详细公示内容如下:

1 高性能钠硫储能电池

所处阶段: 中试

成果来源:固体物理研究所

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两个严峻的问题。发展节能、储能技术以及开发新型零排放的动力蓄电池替代传统燃油发动机,已经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采用Na-β-Al2O3陶瓷作为隔膜部件的高能量高放电电流密度电池(Na/S电池),同时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自放电现象、100%的库仑效率以及其本身活性物质无毒无害等突出优点,是先进的高效和绿色环保能源, 作为能量存储用于削峰填谷以及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源,有难以匹敌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钠硫电池运行在高温(270至350℃), 负极活性物质为熔融金属Na, 正极活性物质为熔融的单质S, 正负电极间采用固体电解质β-Al2O3,理论比能量为760Wh/kg, 电源电动势为2.076V。作为电池的隔膜,至今研究表明β-Al2O3陶瓷难以被其他材料代替。由于Na/S电池能否研发成功以及其性能好坏,完全决定于钠离子导体β-Al2O3固体电解质的获得及其性能优劣,因此高性能的β-Al2O3固体电解质的获得是制造该类电池的技术前提。实际上,高性能β-Al2O3固体电解质管的制备技术是制造该类高温电池的技术瓶颈。从电池结构的特点可以看出,高活性钠和高腐蚀性S及多硫化钠(放电产物)储存和密封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否则它们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及安全性。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成功突破了制备β-Al2O3陶瓷技术,掌握了动态烧结技术和批量化静态烧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进行了陶瓷玻璃封接、金属与陶瓷连接。目前正在组装商业化(工业化)电池,实现客户需求的电池组。

目标及主要任务

(1)目标

突破高钠离子电导率、高力学强度、大尺度β-Al2O3陶瓷管制备技术,同时突破Na/S电池密封技术和抗活性物质腐蚀技术,研发出高可靠性大容量的Na/S单体电池,实现电池组演示。

(2)主要任务

- β-Al2O3陶瓷管制备中性能控制的稳定性与量产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设备的研发。

- 金属-陶瓷间的密封技术路线的优化以及相关设备的研发。

- 钠硫电池正极罐内壁防腐蚀镀层性能的优化以及正极室内阻的减小。

- 单体电池整体结构优化及对应组装过程的优化及相关装置的研制。

- 单体电池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 电池组恒温箱的设计及电池组安装与温度、电压等的自动控制。

现有工作基础

突破了制备Na-β-Al2O3陶瓷技术,掌握了动态烧结技术和批量化静态烧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进行了陶瓷玻璃封接、金属与陶瓷连接、金属防腐处理。目前正在组装商业化(工业化)电池,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钠硫电池高的比能量密度(单位质量)、高能量密度(单位体积)、长循环寿命以及维护简单等优点,作为EV电源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如果用于轿车和公共交通,必将大大缓解我国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关发展我国的储能技术的意义在此也不必赘述。大家知道,我国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在盛夏和严冬季节,经常要拉闸限电,这不仅妨碍工业生产也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如果采用Na/S电池组储能系统就可以将夜间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释放,获得”削峰填谷”效果,从而达到改善电力分布、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和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目的。另外在我国的西北和南方沿海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但这类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非常大,遇到阴雨天和无风天气,则会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甚至中断,给广大使用该类可再生能源的用户(在西北大多是偏远贫困地区)造成生成和生活的严重影响。正由于这种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据报道目前我国70%以上的风力电站所发的电不能(允许)入网,给国家和相关众多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显然,钠硫电池组储能系统如果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站连接,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该类可再生能源供应中的电力涨落问题,从而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施方式(模式)

拟研制10KWh演示电池组,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为产业化实施准备基础,最终实现钠硫电池及其电池组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附件:图片


2 “智慧储能”——实施电能替代的关键技术支撑

所处阶段:成熟待产业化

成果来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省份冬春季频繁发生严重雾霾,引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对能源发展方式的反思,为构建与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相适应的绿色能源消费模式,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实施“以电代媒、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发展战略,推动电能替代工程。“智慧储能”技术就在此大背景下研发成功,系统产品的应用实质是对现有能源的合理全部利用不浪费,可应用于电能替代、风电供暖、电网调峰等国家电网涉及的几乎所有技术领域。

目标及主要任务: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热能的消耗是电能的两倍,中国也是如此,现阶段热能供应的主要方式还在依靠燃煤和燃气。而利用“智慧储能”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电网负担的情况下将夜间的谷电及弃风电消纳,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热能存储下来,再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与水的换热产出热水进行供暖或者产出蒸汽进行工业供热。“智慧储能”技术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燃煤燃气的使用,从而有效治理雾霾,同时还提高了用电效率。

现有工作基础:

淮南中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10MWht中试储热实验平台,设计合理、建造精良,调试成功,可连续稳定产生过热蒸汽;该实验平台曾试运行达40多天,利用夜间谷电,成功实现为3000m2学生公寓冬季供暖;试运行期间,系统整体保温效率达到98%,工作区间内介质始终保持液体状态,流经的管道系统气体压力为常压,这就使得“智慧储能”技术在电能替代工程的应用上具备了技术保证。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智慧储能”技术不但可应用与电能替代,还可应用于风电供暖及电网调峰;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国家电网遍布城乡,涉及每一个省份,仅电网合作就是一个很可观的主要市场;若能广泛用于国家电网的改造升级,电能替代工程的大力推动,以及有能源利用与存储需求的工业企业;则经济效益大为可观。

“智慧储能”技术伴随电能替代工程的发展,将以输电代替输煤,减少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问题;还能促进能源基地集约高效开发和电力大规模输送,全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依托特高压电网,实现西部、北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对于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缓解城市雾霾困扰,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方式/模式:

鉴于 “智慧储能”技术及产品的特殊性,其所应用的目标市场即为国家电网的改造升级及工业企业相关的能源利用与存储领域;“智慧储能”系统产品既可与遍布国内城乡的电网并网后储能、供热、发电;也可为有“智慧储能”技术需求的工业企业研制并且施工成套储能系统产品。

附件:图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钠硫电池查看更多>石墨烯电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