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分布式能源政策正文

江苏昆山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2020-09-21 13:10来源:北极星氢能网关键词:燃料电池氢能氢能产业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江苏昆山市发布《昆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下称“规划”)。

其发展目标为:

总体目标是通过15年左右的时间,把昆山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引领性、支柱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昆山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生产制造基地、长三角氢能走廊重要支撑性节点。具体目标设定分为近期(2020—2025年)、中期(2026—2030年)和远期(2031—2035年)三个阶段。

(一)近期目标(2020—2025年)

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链加快构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氢能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氢能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重点化工企业规模化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副产氢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满足昆山氢能产业发展及示范需求的氢能供给体系。积极招引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成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具备整车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氢能相关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依托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合作共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分别涌现出1~2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或者龙头企业。

示范应用: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投入一批氢燃料电池公交、物流车、环卫车、公共机构用车等,建成并投入运营1~2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2~3座加氢站。

(二)中期目标(2026—2030年)

氢能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氢能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氢能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实现大跨越,在长三角氢走廊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产业发展:氢能制备、提纯、储运网络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培育1~2家区域性氢气核心制备及储运企业。构建形成完善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整车研发设计与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培育形成1~2家国内知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1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和材料生产企业。

技术创新: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中心集聚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创造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氢能产业新技术、行业标准,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创新中心。

示范应用:氢能示范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加氢站总量超过8座,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线路超过10条,积极试点氢能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项目,将氢能源示范应用建设融入能源互联网发展,建成1~2个覆盖氢能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三)远期目标(2031—2035年)

氢能产业成为昆山特色产业之一,在交通、厂用叉车、发电、供热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氢能汽车相关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产值规模突破150亿元,建成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城市。

原文如下:

昆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

(第六稿)

2020年8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战略意义 1

(一)顺应新一轮技术变革,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1

(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有效应对大气环境治理 1

(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二、国际国内发展形势 2

(一)发展国家具有领先优势 2

(二)我国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4

第二章发展基础 7

一、基础条件 7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7

(二)产业配套保障有力 7

(三)科技创新实力领先 7

(四)区域氢能发展氛围浓厚 8

二、发展成效与面临问题 8

(一)发展成效 8

(二)主要问题 10

第三章氢能全产业链分析 13

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 13

(一)氢能产业链 13

(二)氢燃料电池及汽车产业链 13

二、氢能全产业链谱系分析 14

(一)氢气制取 14

(二)氢气储运 16

(三)氢能应用 19

第四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23

一、总体思路 23

二、基本原则 23

三、空间布局 24

四、发展目标 25

(一)近期目标(2020—2025年) 25

(二)中期目标(2026—2030年) 26

(三)远期目标(2031—2035年) 27

第五章产业导向与发展重点 28

一、氢能生产与提纯 28

(一)氢气制备 28

(二)氢气提纯 29

二、氢气储存与运输 30

(一)加氢站建设 30

(二)氢能运输 31

三、氢燃料电池 32

(一)关键零部件 32

(二)氢燃料电池及其系统 33

(三)氢燃料电池装备制造与检验检测 34

四、氢燃料电池应用 35

(一)氢燃料电池汽车 35

(二)其它应用 37

第六章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39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39

(一)加快建设氢能创新中心 39

(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39

(三)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40

二、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40

(一)氢能汽车制造示范工程 40

(二)氢能汽车应用示范工程 41

(三)氢能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 41

三、深化国际国内合作 42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42

(二)加强国际国内技术交流 42

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42

(一)制定完善招商计划 42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43

五、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45

(一)加强项目筛选论证 45

(二)建立加氢站审批建设制度 46

(三)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 46

六、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46

第七章保障措施 48

一、加强组织保障 48

二、实施规划监测与评估 48

三、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8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49

前言

氢气的碳氢比为零,被誉为终极能源。发展氢能既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孕育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窗口期。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上海、杭州、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以及佛山、茂名、常熟、张家港等市县制定出台了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谋划布局氢能产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项目。2019年,氢能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

昆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规模庞大,配套设施齐全,为氢能产业高起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是昆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昆山重塑竞争新优势,开创性的培育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基地。

本规划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编制。本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期为2020—2025年,中远期展望至2030年、203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氢能属二次能源,具有高热值、零污染、易获得等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氢能产业发展,纷纷加大科技研发及产业创新投入,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氢能产业正处于孕育成长壮大的关键时期,也是各国抢抓发展机遇的窗口期。

一、战略意义

(一)顺应新一轮技术变革,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战略、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力争抢占新技术革命先机与制高点。氢能具有效率高、清洁零碳等多重优势,已经成为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及产业的研发投入,超前布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主动顺应新一轮技术变革国际大趋势,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制高点,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有效应对大气环境治理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和危害,防治雾霾天气任重道远。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从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氢能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等优点,符合“脱碳加氢”的能源发展趋势,可以作为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被国际氢能委员会认为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推动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发电、氢能汽车等大规模商业应用,可以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氢能产业链较长,包括制氢、提纯、储存、运输、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及汽车等环节,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随着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等技术的升级,氢气应用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氢能利用市场化、产业化指日可待。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加氢高效快捷,续航里程远,比现有电动汽车更具优势。瞄准新兴产业前沿发展趋势、率先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加快推动下游应用研发与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

二、国际国内发展形势

(一)发展国家具有领先优势

1、发达国家超前规划布局氢能产业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及产业的研发投入,超前布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2002年美国能源部发布《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明确了氢能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2014年美国颁布《全面能源战略》,确定了氢能在交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2004年德国政府牵头成立了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NOW),支持氢能经济发展;2007年德国推出了第一个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国家创新计划(NIP)。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2014年制定了《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提出加速建设“氢能社会”的战略目标。

2、发达国家具有领先综合技术优势

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如,美国制氢和储氢技术全球领先,掌握了质子膜纯水电解制氢、液氢储罐等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叉车保有量全球第一;德国实施了多个涉及氢气制取、运输、储存及燃料电池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项目,在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列车、氢区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日本政府近几年已投入约15亿美元用于氢能技术研发和补贴支持,在家用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热电联产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

3、发达国家企业强强联合成为发展趋势

氢能产业国际巨头纷纷组成联盟,合力进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协同攻关,并与能源、矿产等行业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呈现出骨干整车企业牵引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趋势。如,川崎重工、皇家壳牌、林德集团、阿尔斯通、道达尔等8家能源公司联合成立了欧洲能源委员会,计划每年投入14亿欧元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本田公司与通用公司签下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到2020年合并氢燃料电池生产。丰田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高,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宝马公司于2013年启动了与丰田公司的技术合作,重点提升双方的整车研究开发与制造能力。

(二)我国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1、氢能产业战略地位更加明确

2014年国家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2014—2020年)》,首次正式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方向。后续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专项规划都将发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任务。2018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给出了具体补贴标准。2019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2、氢能产业全国布局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重视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布局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纷纷提出打造“氢走廊”“氢谷”“氢能之都”“氢能小镇”等发展目标,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已见雏形。如,2017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力争在3~5年内建成“环上海加氢站走廊”。在2020年发布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提出未来三年新建20个左右加氢站。2019年6月,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提出到2025年全省氢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5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200座。广东佛山经过多年探索发展,2018发布了《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确定依托南海区丹灶镇打造“仙湖氢谷”,到2030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集聚企业150家,培育龙头企业8家,实现氢能源及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3、氢燃料电池及汽车发展加快

2019年全国共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3018辆,同比增长86.41%,氢燃料电池装机量为128.06MW,同比增长140.49%,燃料电池装机量前五名分别上海重塑、亿华通、清能股份、国鸿重塑、新源动力。但受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仍然偏高、加氢站等设施匮乏等因素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当前,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已进入产业化量产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车的差别主要在电源动力上,电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零部件均可通用,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6亿辆,其中私家车占比约80%,约为2.07亿辆,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空间巨大。工信部2016年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燃料电池车将会达年到5000辆,2025年达到5万辆,2030年达到100万辆,同期配套建设加氢站分别为100座、350座和1000座。

4、氢能技术标准规范不断完善

标准就是生产力、竞争力。随着我国氢能技术不断创新与产业化,围绕检测方法、氢气质量、安全控制、工程建设等方面,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出台了120余项氢能技术标准,其中,国家标准80多项、行业标准40多项、地方标准5项。同时,为加快推动氢能标准发展,2018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依托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目前创新基地六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首批三项氢能产业联盟标准发布。

第二章发展基础

一、基础条件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昆山地理条件是十分优越,距上海市区仅50公里,与上海地域相邻、文脉相通、经济相融,被誉为上海西部第一门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常态化召开,昆山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昆山将充分发挥临沪优势,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建设,高水平承接上海产业、创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着力打造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前沿区。昆山可抓住长三角氢走廊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上海氢能产业和示范应用圈,争当长三角氢能走廊核心节点。

(二)产业配套保障有力

昆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规模庞大,全市培育形成了1个千亿级和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光电、半导体、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总量超过2000亿元。总部企业达1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11家,居全国县级市首位。2019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9.5%、46%。全国领先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配套保障能力,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科技创新实力领先

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丰富,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为昆山产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术、平台支撑。昆山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紧扣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成立了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了中科可控、超算中心等一批院士领衔的大科学装置落地。昆山的创新能力在全国百强县中遥遥领先,2019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近70件,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5.8倍。多年厚植培育形成的创新土壤,能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区域氢能发展氛围浓厚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除上海、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制定氢能发展规划外,昆山周边的张家巷、常熟、如皋等县(市)也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重点围绕氢气制备、氢能储运、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成长潜力巨大。昆山应主动对接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找准发展定位和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优势。

二、发展成效与面临问题

(一)发展成效

1、氢能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昆山各地抢抓发展机遇,氢能产业发展不断升温。目前,昆山开发区、高新区、巴城镇、张浦镇等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资本,加快培育形成了一批发展势头较好的初创型企业,初步奠定了昆山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主要涉氢产业企业共有9家(见表2-1),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部分产品逐渐赢得了市场,产业规模处于较快增长期,2019年全市氢能产业产值约8.6亿元。

2、产业链不断延伸突破

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抢占发展制高点。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尔赛能源”)突破了石墨板电堆关键技术,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生产,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莱特能源”)在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专用设备等领域优势明显,实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膜电极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具备制造测试仪、喷涂仪、压机等燃料电池专用生产及测试设备能力。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新能源”)重点突破固体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积极推进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商业化运用。在下游应用领域,燃料电池重点企业与亚星、陕重汽、安凯、奥新等大型车企合作,开发了客车、物流车、专用车、观光车等类型燃料电池汽车,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建设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通信用燃料电池示范运营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氢能产业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