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企业正文

丰田、西门子等超40家外企抢先布局 中国氢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2020-08-24 12:17来源:氢云链关键词:燃料电池氢能氢能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8月20日,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成立,6月份丰田与亿华通、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企业的合作正式启动。

(来源:微信公众号“氢云链” ID:qingyunliankeji)

有意思的是,工商信息显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使用丰田单电池的商用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这大概意味着,这个合资公司将采用丰田的电堆技术,亿华通进行系统整合后提供给一汽等车企使用——技术换市场,在汽车界里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故事。

“欧美发明、日韩发展、中国普及”是近数十年不少行业的写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国内快速发展的氢能市场对外企有巨大的吸引力,由于产业发展早期自主产品不如外企产品成熟,外企向国内输入了大量产品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外企已经从产品贸易发展为亲身入场,如现代汽车成立了独资车企四川现代而非通过合资厂引进车型,AP建立自有氢工厂而非简单出售设备,壳牌在国内布局加氢站等。

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打通了技术链条,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氢能发展有一定差距,存在基础比较薄弱,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化能力有待培育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依然是较为客观的评价。

国内需要外企先进、成熟的技术加快氢能产业化进程、建立社会对产业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外企的进入必然对国内氢能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1哪些外企进入了中国市场?

庞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

根据氢云链数据库统计,目前进入国内氢能市场的知名外企已经超过40家,涵盖了产业链所有的环节,在氢气制备、氢气储运、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氢能产业装备等方面尤其集中。

外企甚至还在某些关键领域里唱起了主角,比如PDC和戈尔分别垄断了加氢站压缩机和车用PEM市场——在“国产化替代”成为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快速降本第一要义的情况下,在某些环节缺乏核心技术所言非虚。

外企正逐步深化在中国氢能市场的布局,逐渐由产品贸易和项目服务转变为亲身入场,直接参与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与竞争。这一方面有利于国内氢能产业的建设,尤其是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另一方面也对国内自主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国内外企氢能企业及项目

01.png

02.png


04.png

2燃料电池产业是否还需要政策保护?

在政策上,由于国内氢能产业已经打通了技术链,正在打通产业链,因此国家一方面对于外企进入氢能产业持鼓励态度,另一方面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与氢能源方面相关的内容如表1。从产业链上游的氢气制储运,到中游的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都纳入了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与汽车产业遮遮掩掩不同,国家直接开放了整个氢能产业链条。

表1: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鼓励开放项目

05.png

来源:《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

而在流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以奖代补”政策中,明确提出“选择一部分城市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燃料电池产业化示范应用,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模式。”对于自主产品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

这就让人想起了纯电动汽车产业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历史,只有使用进入工信部的白名单的电池产品,企业才能获得补贴。正是这份“白名单”,留给了自主企业足够的成长时间,在动力电池市场开放之后,自主企业仍然能够在市场进行正面竞争,甚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外企们有来有回。

2019年与2020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对比

06.png

氢能产业现阶段是政策驱动型产业,政策对于产业的发展形态有巨大影响。国家鼓励外资企业进场保证了市场公平性和开放性,通过补贴政策保障了自主企业的生存空间,经过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家在产业补贴政策方面更加严谨、更加理性。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外企的竞争也信心十足;一个燃料电池企业对氢云链说道:“国内企业当然不希望外企进入中国市场,但并不意味着惧怕外企的竞争。国内自主企业在技术上未必落后,如果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如外企,那是因为钻研得不够深,不够用心。”

3“引进来”,更应该“走出去”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并不一定会压制国内企业的发展。家电、手机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一味的保护会导致竞争力不足,开放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外商投资对行业发展的益处包括以下几点。

1、树立行业标杆

目前氢能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对比国外先进水平尚处于追赶阶段,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树立国内行业新标杆。

2、加快技术扩散

外资品牌在国内投产,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的传播,有利于国内外人才的交流,有利于国内行业产品、标准与国际同步发展。

3、降低行业成本

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后,能够大幅降低由于进口而造成的高成本。

4、促进行业竞争

外资品牌的进入,能够激发行业动力,刺激企业间展开竞争,加速行业发展。

从家电和汽车成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看,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家,相信科技创新人才,展现开放自信,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氢能产业不仅需要“引进来”,更应当“走出去”。

氢能具备能源属性,氢能产业未来必然具有全球性特征,企业需要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标准竞争。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进入国际氢能产业供应链,如清能股份、上海弘枫、武汉理工新能源等。

尽管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占据一半全球份额,但却极少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十分有限,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仍颇具难度;而积极参与全球产品和标准竞争的通信产业,在5G领域已经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一较高下,甚至被美国认为对其科技领先地位产生了威胁。

因此,氢云链认为国内氢能企业应加大主动出击的力度,只有主动融入全球市场竞争,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和标准竞争抢得先机。

原标题:丰田、西门子等超40家外企抢先布局,中国氢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氢能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