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政策正文

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

2020-05-20 16:46来源:北极星氢能网关键词: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印发《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近期目标(2020年)是聚焦加氢母站和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整车生产等核心装备制造,引进培育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氢能龙头企业5家左右。渤化集团加氢母站建成投产,物流车、叉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规模达160辆以上,园区及周边配套建成加氢站2座。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快推动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经管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2020年5月18日

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落实《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特色发展、全链布局为导向,以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化为主线,以完善配套服务和政策措施为保障,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天津样板和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位谋划与立足实际相结合。对标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标志性园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做好园区顶层设计;充分依托我市产业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和协同合作相结合。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突破氢能产业发展瓶颈;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优势企业、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建立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良性氛围。

坚持示范推广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试点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公交大巴示范运营,联动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为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奠定扎实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市场活力。

坚持突出优势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科技创新、氢气制备、装备制造和市场规模等优势,以推进氢能生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速补链、强链,培育并带动制氢、储氢、运氢、加注以及相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圈。

二、功能定位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位优势、氢能生产资源优势、先进制造产业优势,完善配套服务、金融、财政等产业要素,打造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主要承接载体,营造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

以协同创新、企业孵化、推广展示、公共服务四大平台为支撑,着力建设氢能资源供给、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研发、综合示范应用四大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氢能示范产业园。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20年):聚焦加氢母站和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整车生产等核心装备制造,引进培育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氢能龙头企业5家左右。渤化集团加氢母站建成投产,物流车、叉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规模达160辆以上,园区及周边配套建成加氢站2座。

中期目标(2021~2022年):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的氢能示范产业园。引进培育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氢能龙头企业30家左右,氢气制储运加、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车辆运营、科技研发、检测认证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20亿元。物流车、叉车、公交大巴等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规模达800辆以上,园区及周边配套建成加氢站5座以上。

远期目标(2023~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氢能示范产业园。氢能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企业和科技研发机构,氢能资源供给基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科技创新研发、综合示范应用基地四大基地全面建成,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环境相互支撑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四、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

(一)规划选址和布局

示范产业园选址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由资源生产区、智能制造区、创新研发区、示范展示区、综合配套区五个功能区域构成,总占地面积3.945平方公里。

园区各功能区域初步选址如下:资源生产区位于渤海十路以东,辽河道以南,渤海十六北路以西,长江道以北,占地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智能制造区位于渤海十六北路以东,辽河道以南,渤海二十六路以西,黄河道以北,占地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创新研发区、示范展示区、综合配套区位于渤海十八路以东,长江道以南,渤海二十三路以西,珠江道以北,占地面积约1.07平方公里。

(二)功能区划

1.资源生产区

(1)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依托临港化工产业基础,发挥渤化集团,华能IGCC等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初期以渤化永利为重点,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加快规模化制氢与提纯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氢气制取及配套设备产业化相关项目,推动氢气制取及提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绿色、高质、经济氢源生产供给基地,满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用氢需求,辐射全国市场。

(2)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

氢气制取与提纯:加快推进渤化永利临港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180公斤/小时)加氢母站项目建设,具备35兆帕和70兆帕氢气加注能力,提供长管拖车充装、氢气储存等服务;整合产业园内各化工、能源企业氢资源供应能力,促进工业副产氢资源高效回收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LNG制氢,积极布局电解水制氢,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种制氢方式,开展车用高质氢气提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加氢站建设: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建设加氢站基础设施,到2022年,在园区及周边规划建设5座以上加氢站,加氢站类型以高压气氢加氢站为主,加注压力由35兆帕向70兆帕过渡。积极推进联合集约建站,探索现有加油(气)站与加氢站合建发展模式。开展加氢站运营,提供车载氢气加注服务,满足终端市场用氢需求。

2.智能制造区

(1)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园区上游氢气资源供给优势,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加快氢能装备集群发展,打造氢能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开展国内外氢气储运、加注等环节装备和设备优势企业资源导入;着力补强产业链中游,重点引进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整车生产制造等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核心零部件产业配套发展;率先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综合测试和验证基地,引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加强对氢能应用环节支撑引导。

(2)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

氢能供给装备:围绕氢能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发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注等关键环节相关装备,重点引进和落地一批国内外知名氢气制取、提纯、检测计量、储运装备、长管拖车、站内压缩机、高压储氢罐、加氢机、控制阀组、氢安全监测等关键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布局氢能供给装备技术开发和智能制造,提升园区氢能装备产业配套能力。

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积极与巴拉德、丰田、亿华通、戈尔、东丽等国内外优势企业对接,加快燃料电池及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制造项目落户园区。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系统、电堆、长寿命高分子质子交换膜、高性能炭纸、低铂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车载高压储氢瓶、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控制管理系统、车载储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构建高质量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整车生产:探索引进国内外领先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根据燃料电池发展和应用趋势,优先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物流车、环卫车、工程作业车、叉车,鼓励发展氢燃料电池大巴、重型货车。

制造服务:依托中汽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测试基地机遇,加快园区氢能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专业第三方测试评价大数据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相关研发、测试和验证等配套技术服务平台。

3.创新研发区

(1)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积极对接行业优势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企业孵化支撑服务平台,打造氢能科技创新研发基地,为园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瞄准世界领先水平,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提高电堆产品体积比功率和使用寿命;加快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创新,促进低能耗、高可靠性、长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全面提升;在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技术链;开展车载燃料电池、移动电源和分布式能源应用等方面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促进燃料电池应用产品多元化发展。

(2)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

协同创新:积极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化物所、中汽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机构对接,引进培育行业优势研发力量,建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实验室及研发机构,与驻区企业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完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氢能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孵化:大力吸引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基金助推孵化作用,支持初创型、成长型氢能企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企业孵化专用片区,定期组织企业推介和行业技术交流活动,加速培育雏鹰和瞪羚企业。

4.示范展示区

(1)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氢能综合示范应用基地。优先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采取“先商后乘”的推广思路,以具体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推广应用发展。搭建氢能科技成果展示与体验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完善氢能示范产业园生态。

(2)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

车辆运营:加强与北京、雄安新区等城市协同联动,推动形成京津冀氢能车辆运营重要节点。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氢能车辆运营服务商,重点在城市配送、港口牵引车、园区装卸作业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叉车示范运营,引导公交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到2022年,全区运营规模达到800辆以上。

推广展示:建设氢能科技与未来社会体验馆,包含展示区、会议区、体验区。展示区介绍氢能发展历程、园区中远期规划、科技创新成果等;会议区建设会议中心,对内解决企业会展需求,对外举办氢能产业发展行业会议、高峰论坛;体验区定位为氢能知识科普和未来氢能社会体验,展示氢能车辆智能驾驶和网联技术。

5.综合配套区

(1)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以一流配套服务助力一流园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绿色低碳的能源供给、便民舒心的后勤保障,建立完善的氢能产业公共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2)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

主要依托临港片区现有政务服务、住宿、商业、医疗等设施,为入住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可结合园区建设逐步扩展完善。将燃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试点建设氢能热电联供系统,实现园区高比例绿色能源供给。

五、建设安排

第一阶段(2020年):进一步细化产业园各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办理规划、用地等园区建设各项前期手续。加快五通一平,路、网、水、电等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设。重点完成渤化集团临港加氢母站、加氢站、展示中心等设施建设,创新研发区、示范展示区启动建设,智能制造区随企业落地情况同期开展建设。

第二阶段(2021年至2022年):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创新研发区、示范展示区基本建成,先行入驻一批科技研发机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公交、通勤客车示范运营基本形成。智能制造区基本建成,首批引进的生产制造项目运转平稳。

第三阶段(2023年至2025年):产业园各功能区全面建成,结合产业招商进一步完善功能区划、提升配套服务。

六、产业招商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契机,依托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环境,加强产业合作交流和资源对接,大力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招商,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氢能、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研发机构和骨干企业,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积极引进细分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和初创企业。围绕制氢到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落地一批国内外氢能及燃料电池优势企业产业化项目和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产业招商促进园区氢能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七、支持政策

在落实市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由园区制定个性化政策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在税收分配、土地供给、行政审批、银企对接、产业基金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加快完善配套服务等产业要素,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1.燃料电池汽车及叉车购置补贴

对由保税区企业生产,在保税区销售并推广应用的氢燃料电池叉车给予购置补贴,根据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制定相应购置补贴标准。

针对由保税区内企业生产销售,在保税区内推广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结合市级财政补贴政策,给予一定比例配套支持。

2.支持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

在落实市级加氢制氢设施建设补贴的基础上,对区内加氢基础设施给予一定额度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优先保障加氢站建设用地,在产业示范园区内探索加氢制氢设施建设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3.筹建氢能产业发展基金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打造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开发国际贷款渠道,利用多种方式为园区内氢能产业相关项目孵化、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鼓励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

支持园区企业及科研机构承担氢能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足氢能产业重要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专家资源,设立专家智库,为区域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保税区氢能产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氢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工作,科工局、发改局、财政局、应急局、市场局、政务服务办、规建局、城环局、临港控股等部门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园建设重大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细化相关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定期报告、定期对接、定期推动机制,齐抓共管推进园区建设。

(三)创新招商机制

依托氢能示范产业园,统筹氢能产业项目资源,加快招引行业优势企业。对入园企业按照“一企一策”提供政策支持。

(四)加大推广宣传

积极举办氢能产业发展行业会议、高峰论坛,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前沿力量,提升示范园区在氢能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对于园区产业政策、建设进程等的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园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加氢站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