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评论正文

中化肖芳锋:氢能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等挑战

2019-11-28 11:08来源:北极星氢能网关键词:氢能氢电联合氢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未来如果是实现了氢电联合,能在全社会封闭体系里面构建比较完整的能源供应系统,从我们工业用氢到交通用氢到家庭用氢,相比较而言做储能,跟电网的匹配,整个这个过程做下来完成一个比较好的闭环。而氢能在未来发展中主要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等挑战。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肖芳锋

11月26日,由中国改革报社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以“创新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隆重召开。北极星电力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肖芳锋作题为《氢能产业未来前景与当前挑战探讨》的演讲。

zhonghua.jpg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肖芳锋: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您有机会交流一下,从我的角度来谈一下从石化行业来看这个产业,首先介绍中化,是成立于1950年,2019年是全球500强是排第88位。有五大块,有能源、有农业、有化工、有地产、有金融。刚才已经说了,更多的是想从化工企业角度谈一谈氢能的认识。主要三方面:一是大家今天谈了很多氢能,我们氢能现在已经取得进展是在哪儿?二是看未来这个氢能在哪儿?三是氢能处在早期,所以挑战也比较多,所以也是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氢能优势很明显,谈了很多,21世纪的终极能源,安全无毒、来源广。从石化角度强调两点,第一是在整个传统企业氢存在于交通、航天航空、储能、冶炼、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这个牵扯到能源安全。从我们角度如果从氢角度解决自己一部分交通或者其他领域的问题,我们就已经解决了一部分能源供应的问题。第二个部分的问题就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传统的石化企业像三大油加上其他的石化企业,目前中国有十万座加油站,大家也知道氢能面临巨大的问题是加氢站的问题,这10座加油站未来发挥什么作用也是我们想探讨的问题。这一块社会资源既是部分浪费能够高效利用,还能提供安全经验,是不是石化企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大家谈到氢能会提一个问题,就是氢能车和电池车有什么样的定位或者是他们两个什么关系?很多人说是替代关系?从我们角度来看是没有替代。国家一开始制定国家电动车计划的时候就是三横三纵,所谓三纵就是油电混合就是纯氢、锂电。为什么发展氢能?是因为氢能有几个点能够解决核心用户需求:

一是刚才曹部长提到了续航历程焦虑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很好解决掉的。氢能丰田miria是250公里,现在的Clarity是380公里,现在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接下来是低温,在北方的同志开电动车非常有感触,低温对于锂电池充电性能还是储能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氢能都会很好的解决。所以从解决用户核心痛点的角度来说氢能有自己优势,当然两条是并行的。因为纯锂电和纯氢能是有各自的长处。还有锂电池的回收,相比较而言锂电池50%可以回收,没有那么多电解质的污染,以及相对的重金属的污染。

从这两点只要解决用户痛点的一定有大力发展,所以我们觉得氢能有很大发展,我们统计全球18000多辆,国内4000多辆,行车是1400万公里,这个给业界很大信心,相比较而言是可以得到市场认可,从技术角度和商业化角度可以看到的。

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是国内没有特别扩展在交通领域,像美国是2.8万辆叉车,主要是亚马逊、沃尔马这样大型的商超里面。我们总结2019年相比较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讲,从政策层面来讲,对氢能重视度越来越高了,第二个层面从技术验证来讲,我们觉得已经是有一些数据支撑我们技术验证。第三是产业化,已经可以看到后面雄韬老总会讲一些。最后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大家可能看到氢能不管从二级市场还是从一级市场不断听到氢能热能的问题,当然也有人说太热了,我们合理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说接下来看一下今天已经走到这样子,未来是什么样子?

从国家政策来讲,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今年是行政工作报告并且统计36个城市公布了氢能规划,接下来是补贴的问题,有一些争议,但是任何一个产业初期是靠补贴,后续真正在这个产业做的人不会特别倚重补贴,特别是踏踏实实做产业是不会倚重这个。最后统计下来,这是目前产业过热的论据,目前看到几百亿投资规划已经在了,接下来怎么处理好别过热的问题。

这是相对比较弱势,但是可以看市场接下来几年的情况,统计不全只统计七个城市,接下来2020年看得很近会达到这个规模,在接下来2025年是10万辆或者20万辆的级别。这是交通领域来看的。看了目前的情况,未来在哪儿?

从交通来讲,回头来看锂电池,锂电发展2009年国家补贴,推出了计划,大概用十年300多倍的增长。后来有人说补贴不确定性会限制这个问题。如果假设这个量是这么走,我们能够看到蓝色的线是全球电动车的增长路线,是一条指数曲线非常快。红色的线是中国的,然后接下来这条线是我们希望是FCV能够走的路,但是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能不能走得更好,因为锂电和氢能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是希望氢能能走得更好的领域。

除了交通领域,大家还提到储能,氢能是比较好的一个储能模式,除了交通储能,还有一些领域是在国外已经发展比较好像日本,在2005年开始做热点联产,他在2017年底已经有28万套产品安装。这是我们讲说我们来关注这个领域,未来社会我们讲除了在交通领域发挥作用,在储能领域发挥作用,还在其他的更多的领域能够看到氢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

未来如果是实现了氢和电的联合,他能在全社会封闭体系里面构建比较完整的能源供应系统,从我们工业用氢到交通用氢到家庭用氢,相比较而言做储能,跟电网的匹配,整个这个过程做下来完成一个比较好的闭环。而在这个闭环过程中,氢能是能够带来碳排放的减排,甚至在某一些领域能够实现碳排放,这是我们觉得未来社会的一个相比较而言我们能够看到的一幅图景。

在这个过程中化石的原料相比较而言降低比例。我们估算过从电解质氢大家在谈,但是目前看成本比较高。我们估算过2017年气电,把气电转化成氢能满足100万辆车的行驶,我们怎么给国家能源体系贡献更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解决方案是我们想的大的问题。

看今天的一些挑战。总结下来主要四个领域的挑战:

一是技术。这个谈了很久了。后面大家还会继续碰到这个问题。国外的氢能发展成熟一点的公司像丰田、加拿大几家、欧洲的几家大概三十年前左右开始所以我们跟别人差距这个是正视的,在技术上有一些落后的。怎么追赶是我们的问题。第二是基础设施,刚才已经讲了,大家现在谈必定会谈到加氢站的问题,还有供应储运的问题,还有成本,成本是限制我们的方式,最后是法规。这一块我们反而觉得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比较好的解决。

整个下来一个解决方案是要形成叫生态圈建造,叫朋友圈也好,从一个产业链下来能够解决掉同步走、齐步走在某一个区域完成闭环,完成闭环发展下来有两条的解决方案:一是成本的问题,这个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个数据。如果我们把规模化提上去,大概到一万套甚至到十万套的时候看到成本的下降曲线,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个是给我们信心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

二是我们讲国产化,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光伏的发展过程,风能的发展过程,氢经过国产化这一轮成本也会降下来,这是解决成本的探讨。

三是解决技术问题。目前来讲初步看国内和国外有非常大的技术差距。当然这一些只是静态的指标,我们看不管功率密度还是寿命,还是说单堆的规律,还是一些参数,除此之外,我们其实更关心的是说中国企业的一个叫在技术创新这个层面上的一个战略定力,能够看到很多企业在做,也能够看到很多企业在不停努力,很多企业公告自己的参数也给我们很好的信心,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大家拿出来是经过一些验证的东西,所以这是需要时间过程,刚才也讲了国外企业有30多年的积累,有几年、五年、十年的验证,所以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地方,但是国内我们希望走完这个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可能需要有一点战略定力和担心,不是我们很快走完了这个宣称我们指标很好就可以做好的。所以这是我们觉得解决技术方案,希望大家更多努力,行业里同仁一起工作的地方。这是我们讲的整体的情况。

总结下来,氢能是理想中很美好的事物,但是今天来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共同的建设我们这个氢能社会,能够赢得绿色的未来,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氢电联合查看更多>氢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