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电网侧评论正文

行业观察丨储能产业开启规模化应用新征程

2019-05-24 08:47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秦虹关键词: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是一场以“技术应用双创新,规模储能新起点”为主题的盛会——5月18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S)2019在北京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议,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储能行业精英,带来170多个精彩报告分析,在储能这个新兴产业的土壤上,交流技术、洽谈合作,一起洞见储能未来,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描绘出新的蓝图。

“过去一年,全球储能高速发展,2018年是中国储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国家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部分省市、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相继发布储能发展指导意见,产业链各方积极部署,电网侧储能爆发式增长,共同推动中国储能进入吉瓦/吉瓦时时代。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促动下,储能产业开启了规模化应用的新征程。”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S)2019开幕式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表示。

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展现储能价值

今年,中国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2018年,在《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超过13个省份和地区出台了相关储能政策,市场活力得到了激发。

“技术方面,我们将看到多条技术路线的不断突破,包括固态半固态锂电池、钠系电池、液流电池新体系快速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冷蓄热、飞轮等物理储能技术实现突破,以及储氢技术的快速进步等。产业方面,多批储能项目落户地方,储能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展现了价值,众多储能企业蓬勃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表示。

事实上,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的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储能的活力。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达到31.3吉瓦;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为1072.7兆瓦,是2017年的2.8倍,新增投运规模682.9兆瓦,同比增长464%。中国储能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去年储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均增速明显,特别是电网侧,去年增速达到2047.5%,从该联盟全球储能项目库中的规划数据看,今年电网侧储能的快速应用还将持续。

“正是因为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双轮驱动’,全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应用装机规模接近700兆瓦,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副总工程师裴哲义表示,电化学储能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未来随着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全国第一大能源,储能可以在改变新能源涉网性能、火电联合调频、黑启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阳光电源副总裁程程认为,2018年中国储能装机容量取得重大突破与技术的创新密不可分,但未来要取得更大规模的发展,需要在安全、政策、成本、周边技术配套等方面下功夫。从应用角度看,储能正在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进行融合,需要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如果 “储能+”研究能够突破,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储能产业仍面临多重难题

储能产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也正在面对发展中新的问题,虽然储能在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各应用领域活力盎然。但同时,市场机制建设和政策明显落后于产业应用的速度。另外,技术规范、接入标准、消防安全等问题是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是储能的多重价值未在当前价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储能的价格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储能的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时间;二是储能技术本身仍需提高,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有的储能关键技术或部件还不掌握。三是储能产品的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改善。”陈海生表示。

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产业发展的形势与困难,储能行业应该在坚定发展信心和发展路线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力争实现三个同步,即技术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应用的同步,政策市场机制完善和商业化开发的同步,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步,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认为,电储能技术开启电网智能柔性、经济高效的新业态,电网侧储能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的激励,应该从投资主体、输配电价、回报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原标题:行业观察丨储能产业开启 规模化应用新征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电网侧储能查看更多>用户侧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