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青海:“电力天路” 架起发展大动脉 光伏储能破解电力供应结构性、季节性难题

2018-10-22 09:28来源:能源评论作者:刘伟关键词:光伏储能储能电池青海储能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言:2013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离网光伏电站——玉树州曲麻莱县7.203兆瓦分布式离网光伏电站建成,这个电站采用全光伏储能发电模式,不带任何其他电源,采用锂电池储能系统5兆瓦时、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20.7兆瓦时,储能总容量位25.7兆瓦时,依靠储能电池解决光伏电站的黑启动问题。在连续阴雨等极端情况下,光伏电站所带全部负荷依靠电池可供电24小时,50%的居民日常用电靠储能电池可运行72小时,重要负荷依靠储能电池供电可达一周时间。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可以看到独具魅力的黄昏景色:白天刺目的阳光渐渐褪去,天空变得沉默深邃,但大山的轮廓反而更加清晰。华灯初上,在灯光的点缀下,各类藏式建筑展现出迷人的轮廓。天色、山影、灯光交相辉映,让人不得不叹服地理与人文的融洽、和谐以及鬼斧神工。

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电力无所不在,司空见惯,但对于雪域高原来说,却往往需要另下一番苦工,也别具一番意义。

变迁

位于世界屋脊的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河流纵横、幅员辽阔。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藏民族聚居区,也是重要的汉藏交汇地带。这里的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我国境内的三大水系——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三江源头区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

改革开放之初,青海的电力工业十分薄弱,除省会西宁和少数州县外,只有极少数村镇、村庄依赖小型水电及柴油发动机满足照明需求。在偏远牧区,酥油灯和洋蜡是农牧民日常照明的宝贝。在玉树26.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每到夜里,只有星星点点昏暗的灯光,大部分地区几乎一片漆黑。

从资源禀赋来看,水资源是玉树最为富集的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流和支流有37条,水力发电总蕴藏量约542.7万千瓦。在离大电网较远的情况下,上世纪90年代,青海省和玉树把大力发展小水电作为发展玉树州经济的重要途径。1998年,玉树建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建设项目——结古镇禅古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千瓦。这座水电站与原有的遍布州府和各县县城的其他25座小水电一起,部分解决了农牧民的用电需求。

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玉树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虫草生产及相关的商贸活动日益兴盛,原有的电力供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开发的需求,也影响了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1999~2010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中,玉树提出了“以农牧区电气化建设为主导,水电、太阳能、风能发电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除了拟建16座新型水电站、为地区联网创造条件外,还计划修建46座太阳能光伏电站和362台风力发电机组台,解决无条件建立小水电和电网覆盖不足的乡、村(户)的通电问题。

在这10年间,玉树的电力事业得到了稳步的推进。2001年8月,玉树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启动,2004年,当时玉树投资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拉贡水电站开工建设;2004年,太阳能光伏电源在全州牧区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2008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玉树成立了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站,农牧区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2010年4月14日地震的爆发,给玉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原本就脆弱的电力保障造成重创,原有的小水电损毁严重。而且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重建大军的相继入驻,玉树的用电需求激增。

在抢险救灾中,玉树州的电力抢修工作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4月15日5时,经过1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第一支抢险保电突击队即抵达了结古镇,随即在结古镇35千伏中心变电站开展工作。

但是,仅仅恢复原有的供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融入坚强的大电网,成为玉树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联接

2011年7月,玉树首座110千伏变电站——结古变电站正式竣工,这是玉树灾后所有援建项目中首个竣工的工程项目。这座变电站的建成,保障了结古镇以及巴塘机场的电力供应,满足了拉贡、禅古水电站接入电网的需要以及巴塘、隆宝和歇武三个乡镇的用电。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变电站的建成,极大地增强了玉树电网与青海电网的联系,对优化玉树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灾后重建和玉树工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2年,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及青新联网工程建设启动,这项工程起于330千伏玉树唐乃亥变电站,止于33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803公里,需翻越鄂拉山、巴彦卡拉山、雁口山等4座高山大岭,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线路长482公里,占全线的81%;鄂拉山至巴颜喀拉山361公里路段需穿越多年冻土区,是当时海拔最高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将新建唐乃亥、玉树2座330千伏变电站和玛多330千伏开关站3座,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玉树缺电问题,并实现青海电网全部联网。

与青藏联网工程相比,玉树联网工程的动土特点明显,条件更为复杂,全线1245基基础中有263基铁塔基础为动土基础。由于动土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且含有丰富的地下水,在冻土区开挖铁路基础,面临冻胀和融沉等许多困难,基础开挖难度极大。在这项工作中,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基础施工经验,为国网青海电力提供了很多支撑,从人员培训、基础开挖、空洞保护、基础浇筑、回填养护、热棒安装等作业面和作业环节入手,青海电力分阶段、分层次对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控制,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冻土基础开挖、浇筑工作。

2013年6月6日,玉树联网工程正式投产,实现了青海省内所有地市州电网的互联,彻底解决了玉树的电力“瓶颈”制约。大电网进入玉树后,国家电网公司又投资11.82亿元,先后建设投运下拉秀、称多、囊谦、歇武4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玉树、称多、囊谦3县电网互联;建成班庆等8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有效扩大了州内县域电网覆盖面;完成了结古镇10千伏配网及154个农牧民安置点的通电工程建设任务,使1.3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

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青海电力不仅专门成立了玉树电网电力调度中心,结束了当地长期以来没有统一调度的历史;而且还选派了60名技术人员对玉树地方水电公司进行生产帮扶。到2018年,玉树330千伏联网工程已平稳运行5年,累计向玉树送电4.19亿千瓦时。

未来

玉树的特点之一,在于地域广大而人口稀少,全州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37.02%,而人口仅有不到38万人,县与县、村与村之间距离遥远。在人口最为稀少的县,人口密度只有0.45人/平方公里。受制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像内陆农耕区的定居生活,无法适应于农牧业经营的需要,牧民经常跟随草场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迁徙放牧当中,为基础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地方社会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玉树所辖1市5县,共有46个乡(镇),259个村。其中,电网整体供电67个村、部分电网供电79个村、独立光伏供电113个村。2018年内,青海电网开工建设玉树、果洛5个离网光伏供电乡镇大电网延伸通电工程,实现让边远牧区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在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的同时,玉树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则负责采取分散供电的方式,解决居住分散、大电网无法覆盖的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这就是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模式在玉树的应用。

2013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离网光伏电站——玉树州曲麻莱县7.203兆瓦分布式离网光伏电站建成,这个电站采用全光伏储能发电模式,不带任何其他电源,采用锂电池储能系统5兆瓦时、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20.7兆瓦时,储能总容量位25.7兆瓦时,依靠储能电池解决光伏电站的黑启动问题。在连续阴雨等极端情况下,光伏电站所带全部负荷依靠电池可供电24小时,50%的居民日常用电靠储能电池可运行72小时,重要负荷依靠储能电池供电可达一周时间。

这个项目的建设,旨在解决曲麻莱县电力供应结构性、季节性的特点,解决水电电源在冬春枯水季节发电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三江源核心区域实现了即发即用、就近消纳和高效利用,对改善玉树州的能源结构、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从大电网的联通,到分布式电源的延伸,电力及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正在进入每一个农牧民家庭,电力的普遍、公平供应,将为雪域高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原标题:青海:“电力天路” 架起发展大动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储能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青海储能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