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长江流域港口岸电改造 用电成本大幅降低

2018-10-18 14:18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港口岸电岸电储能岸电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指出要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长江流域发展共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全力推动船舶污染防治,打造三峡坝区绿色岸电发展试验区,实现长江流域岸电服务互联互通,让沿岸居民共享绿色清洁生活。

浙江湖州供电公司员工指导船户使用岸电设施。王佳 摄

湖北智能岸电 联通生活李治飞 雷钟洋

10月的湖北宜昌三峡景区,江水碧蓝,长空如洗,峡江两岸风景如画。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这里游轮穿梭,18万余名游客在此一睹祖国大好山河。“过去游轮停泊的区域,江面上一片油污,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柴油味。”在三峡大坝下游开餐馆的屈克华说,港口用上岸电后,自己的生意也跟着好了不少。

近年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岸电入水、以电代油”,编制完成长江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建设规划布局方案和建设运营服务方案,以实际行动服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目前,宜昌境内已有31个港口码头建成岸电系统,所有进港游轮全部用上了清洁岸电。

组建联盟全方位支持岸电发展

“6年前我就来过三峡,虽然两次风景大同小异,但旅游体验截然不同。以前夜宿游轮,发电机的声音让人彻夜难眠,柴油味弥漫在整个船舱。来之前还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没想到现在都用上电了,干净又安静。”10月5日,从江西来的游客李瑞故地重游,感受了一把长江的变化。

三峡地区每年有14万艘次船舶待闸三峡坝区。岸电未建成前,待闸船舶使用柴油发电产生的噪音达80~90分贝,严重干扰游客、船员生活,威胁中华鲟等珍稀动物的繁殖和生存。

“发展岸电,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相互协作,才能把这个事情办成、办好!”秭归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宋辉说。

岸电建设,势在必行。针对岸电工程在推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技术、标准等问题,国网湖北电力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寻求合作。由湖北省港航管理部门、海事部门、供电公司、技术支撑单位、岸电使用单位等组建的三峡岸电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利益相关方合作,打破岸电建设推广中的壁垒,促进岸电标准化建设、全流域覆盖、智能化服务。

如今,三峡坝区岸电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1062.5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物3000多吨。全面推广到位后,年用电量将达到2380万千瓦时,减少各类气体排放1.5万吨,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巨大。

统一标准“一网通”服务更便捷

10月14日,地处三峡坝区的秭归茅坪港岸电工程完成调试,意味着该工程已具备通电投运条件。

由于三峡库区蓄水与放水造成较大落差,停靠船舶随水位上下浮动,传统岸电接电方法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解决该技术难题,宜昌供电公司在岸边供电设备与供电趸船之间添加电缆管理系统,系统通过监测水位升降情况,自动收放电缆,实现24小时无人“水涨收缆,水降放缆”。

宜昌地区船舶停靠数量多、停靠点种类复杂。针对各类港口,国网湖北电力制订游轮码头专变岸电、待闸锚地公变岸电、趸船码头低压岸电三种典型方式,明确建设模式、统一建设标准。今年11月,长江全流域岸电推进会将在宜昌召开,届时,三峡坝区岸电标准将在长江全流域推广,预计到2020年实现长江沿岸重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不仅如此,国网湖北电力还将岸电支付系统与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互联,实现交费业务互通,为打造“社会通用版”服务平台,实现长江全流域岸电消费“一网通”先行探路。

“岸电操作很便捷,船靠岸后,把岸电接口插好,再‘扫一扫’,船就通了电,只要两分钟。离开时,取下接口就行,和使用家电一样。”国平五号船主廖长明使用岸电已两年,对扫码用电的新功能称赞不已。

如今,借助国网湖北电力开发的扫码岸电系统,过往停靠船舶通过扫描岸电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即可通电,船主们享受到了“江边安了充电宝,船到宜昌扫一扫”的方便与惬意。

大江奔流,峡江如画。多方合作下培育的岸电“种子”已经在三峡坝区、长江岸边生根发芽,不久的将来,岸电将在长江沿岸遍地开花,呵护母亲河,闪亮长江经济带。

浙江绿色岸电在内河及沿海遍地开花陈丽莎 姚羽霞

10月15日中午,在浙江湖州南浔水上服务区,一艘千吨级的安吉川达026号集装箱运输船停靠在岸边。船主袁家旺动作熟练地从船上拖出一根电缆,插入充电桩,随后在充电桩前刷了一下卡,船上立即通了电。

袁家旺还记得,第一次在湖州供电公司员工的指导下用上岸电时,他激动的心情。常年漂泊在外,他时常羡慕岸上的生活。如今,随着港口人机交互、刷卡接电、实时结算等服务的推广,袁家旺也过上了和岸上居民一样方便的港口生活。“供电公司员工经常到服务区巡检岸电设备,检查船上用电线路,提醒安全用电事项。看到他们,我心里就踏实,来南浔水上服务区,就像‘回家’。”袁家旺说。

不仅是袁家旺,在湖州,更多船主正享受着便捷、高效的岸电服务。

湖州内河水运发达,境内航道密布,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全市共有内河航道120条,航道总里程1180千米。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港口和航运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7年,浙江省创新提出多方合作的岸电建设运营模式,促成交通部、国家能源局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高位推进机制,提前实现京杭运河浙江段岸电全覆盖。这一创新模式,最早便是在湖州得以实践。

2017年2月,湖州供电公司率先与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浙电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现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达成三方合作,合力推进内河航运节能减排。

目前,湖州岸电使用量快速增长,节能减排效益初步显现。截至9月底,湖州航区共建设岸电设备201套。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湖州航区服务区、锚泊区用电量约8.1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5%。

随着岸电使用的推广,湖州港口码头环境越来越好。经测算,湖州5个水上服务区岸电工程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520吨,减排硫氧化物25吨、氮氧化物14.7吨,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是我国内河水运发达地区和28个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打造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是湖州发展的应有之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的综合能源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是湖州供电公司推进岸电建设的内生动力。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和电能替代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湖州供电公司大力推进“生态+电力”工作模式,在规划衔接、标准规范、运营机制、优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真正惠及船民。

“用上岸电后的夏天舒服多了。以前三伏天,船舱从早到晚像个蒸笼,甲板最高温度有60多度,不开空调,根本待不住。”袁家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柴油机发电,一天要100多元。但岸电一度1.4元,一天只要30多元,便宜多了。”说着,袁家旺打开“岸电桩”APP,十几秒钟就完成了线上充值交费。

从湖州到浙江,从京杭大运河到更广水域,2018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岸电建设“三全”工程,在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岸电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浙江内河八大水系岸电全覆盖、沿海港口岸电全覆盖,推动港口岸电跨区域联动,让绿色岸电之风吹得更全面、更彻底。

江苏守护太仓港碧水蓝天本报记者 黄蕾 通讯员 吴雪丹

10月14日上午,中国籍货轮神华五号缓缓停靠在江苏太仓港武港码头1号泊位。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泊位上的岸电装置开始为神华五号供电。此时,船上的铁矿石正由抓机抓放到传送皮带上,传送至码头2号堆场,形成了一个个小山丘。

太仓港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第一外贸大港。对于港口城市而言,靠港船舶燃烧柴油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杀手”。用上岸电后,船舶告别了“自发电”,港口环境污染治理卓有成效,太仓港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深度转型迈出又一步。

岸电上船码头告别柴油味

“船上辅助发动机噪音和柴油味很大,港口岸电解放了我们的耳朵和鼻子。”神华五号船员张振东说。船舶靠港期间通过燃油带动辅助发动机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过去这都是船员们的烦心事儿。

武港码头是一座进口铁矿石装卸、存储、中转的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每年都有300多艘15万~20万吨级的远洋货轮停泊。码头安装的高压岸电系统总容量1600千伏安,分别给两个泊位靠港船舶供电,船舶只要通过电缆与码头接电点相连,即可满足靠港期间用电需求。

“船舶用电经过码头变电所变压、变频,再通过泊位前的高压接线箱送至船舶,最后,经船载变电站变压后方可使用。”高压岸电工程项目建设负责人冯宗乔介绍说。

与其他港口不同的是,太仓武港码头的高压岸电工程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智能变频技术,能根据停靠船舶的岸电受电设备自动调整电压和频率,具备不间断供电自动并网技术,具有停送电远程一键操作、自动远程监测、综合故障报警及故障应急停止功能。目前,武港码头的船用岸电项目相关配套已经完备,适用于各类船舶。

据测算,武港码头两个泊位全年累计船舶靠泊1.57万小时,年耗油量约1336吨。岸电系统投运后,两个泊位停靠船舶每年可节约燃油994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219吨。

岸电全覆盖经济环保效益高

“港口岸电系统是一种较为环保的船舶能源供给方式,船舶停靠期间关闭柴油发动机,以岸电代替,可有效解决港口噪音污染、辅机尾气排放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一艘15万吨级的船舶停靠48小时,靠港期间全部使用岸电的话,可以减少燃油使用2.1吨,减少支出5000元。”太仓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陆培贤介绍道。

事实上,港口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停靠在岸边的巨大船只。船舶在停靠港口时,为了满足装卸作业及船上空调、通信、照明等用电需求,船上的辅助柴油发电机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耗油量相当大,大量温室气体和柴油颗粒被排放至空气中。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一艘使用3.5%含硫量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最大功率的70%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50万辆国四油品的货车排放量。

近年来,太仓港吞吐量快速增长,由此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规模也相应增大。港口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地方保护生态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迫切要求。太仓市供电公司从实施电能替代、服务港口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员工深入港口生产前沿,分析太仓港沿岸各码头基础数据,设计多款不同电压等级的岸电接入方案,全程参与试点项目整体方案设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港口岸电改造,推进电能替代。

目前,太仓市已建成投运两套高压岸电系统、5套低压岸电系统,实现太仓港及内河沿岸岸电全覆盖。如果全部靠港船舶均使用岸电,预计将增加供电容量3500千伏安,每年实现替代电量73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7327吨、二氧化硫220吨、氮氧化物110吨,助力太仓低碳经济转型。

原标题:港口岸电,让长江碧水长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港口岸电查看更多>岸电储能查看更多>岸电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