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报道正文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现状与发展报告》白皮书正式出版

2018-07-26 09:54来源:中国科技网作者:马爱平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飞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如今又面临一个新课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2 年累计将超过40万吨,动力蓄电池退役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预计未来3年,锂电池回收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1%。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应对动力电池“报废潮”来临,加快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资源,组织产学研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编写了《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现状与发展报告》白皮书,对目前该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政策标准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产业良性发展、技术进步、风险管理等提供咨询和建议。

行业发展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势在必行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动力电池企业也从2016年的155家,减少至2017年的130家,再到2018年,只剩105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带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动力电池行业第一轮洗牌已经开始,并且还将加剧。

锂电池在结束其使用周期以后,需要进行回收处理,主要出于对环保性和经济性的考虑。一方面锂电池含有重金属、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其中镍、钴、锰、锂等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如果废旧锂离子电池采取普通的垃圾处理方法 (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必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如果进入生态,可造成重金属镍、钴污染(包括砷),氟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和酸碱污染。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及其转化产物,如LiPF6、LiAsF6、LiCF3SO3、HF、P2O5等,溶剂及其分解和水解产物,如DME、甲醇、甲酸等,都是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今年预计锂电池报废量在30GWh左右,到2025年数量会提升至约150Gwh。

政策驱动 回收政策闭环逐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先后发布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投资风向大好形势助力产业链闭环形成

当前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途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

三元动力电池由于含有镍、钴、锰等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稀有金属,通过回收利用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铜、铝、石墨、隔膜等材料,每吨能实现4万~4.5万元的经济收益 (回收成本每吨为1万~2万元),从而实现经济可行性。

而磷酸铁锂电池如通过报废拆解仅能够实现每吨0.8万~1.2万元经济收益,难以覆盖其回收成本,梯次利用作为延长电池生命周期则是更为经济可行的选择。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经验来看,电池衰减到80%时,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能力将无法胜任,但仍可以应用到对电池要求不高的其他场景,从而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性增长将带来动力电池报废量迅速攀升,电池回收市场非常广阔。但目前国内电池梯次利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技术水平、电池生产标准化以及梯次利用的营销体系都还有待于摸索和完善。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开始率先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

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性增长,将带动动力电池报废量迅速攀升,电池回收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随着政策加码和试点方案的推进,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突破,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有望根据适用场景依次展开,在储能梯次利用、金属资源回收等部分领域将率先实现商业化。

据了解,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TCRR)成立于2013年12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核准,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发展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作为主发起单位,并联合我国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唯一一家经国家机关核准成立的非营利性联盟社会团体。现有成员单位300余家,涵盖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全产业链企事业单位,联盟下设专家委员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废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由国内外80多位行业顶级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联盟创建了联盟官方网站(www.atcrr.org)、联盟微信公众号(atcrrorg)、废电池回收利用专委会微信公众号(batteryrecycle)三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1日,原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更为现名。1998年10月29日,被中科院认定为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型研究所。2001年4月7日,研究所正式确立学科方向为过程工程,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自成立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8年12月31日,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现有15个研究所/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室、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科学观测研究站。全院职工973人,形成了以5名院士、16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9名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主体的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开发队伍。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致力于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延伸阅读:

七部门确定京津冀、山西、江苏及中国铁塔18省市企业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

原标题:《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现状与发展报告》白皮书正式出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产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