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干货 |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

2018-03-09 08:51来源:中国科学.化学作者:刘波 张鹏 赵金保关键词: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3 电解液

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对电解液的基本要求. 随着电极材料的不断改善和更新, 对与之匹配的电解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开发新型电解液体系难度极大, 碳酸酯类有机溶剂配伍六氟磷酸锂盐的常规电解液体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

在此情形下, 针对不同用途的动力电池和不同特性的电极材料, 优化溶剂配比、开发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通过调整溶剂配比含量和添加特殊锂盐可以改善动力电池的高低温性能;  加入防过充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可以使电池在过充电、短路、高温、针刺和热冲击等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得以大大提高;  通过提纯溶剂、加入正极成膜添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电压材料的充放电需求; 通过加入SEI膜成膜添加剂调控SEI膜的组成与结构, 可以实现延长电池寿命  [91] . 近年来, 随着Kim等 [92] 第一次成功地将丁二腈(SN)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来提高石墨/LiCoO 2 电池的热稳定性,  以丁二腈(SN)和己二腈(ADN) [93] 等为代表的二腈类添加剂因其与正极表面金属原子极强的络合力并能很好地抑制电解液氧化分解和过渡金属溶出的优点,  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认可的一类高电压添加剂. 而以1,3-丙烷磺酸内酯(PS [94] 和1,3-丙烯磺酸内酯(PES) [95]  等为代表的另一类高电压添加剂,即正极成膜添加剂, 则是通过在正极表面优先发生氧化反应并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  从而达到阻止电解液和正极活性物质接触、抑制电解液在高电压下氧化分解的效果.

目前, 高低温功能电解液的开发相对成熟, 动力电池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基本解决,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电解液研发的首要问题. 中远期,  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材料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新型溶剂与新型锂盐、离子液体、添加剂等方面, 凝胶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以固态电解质为关键特征之一的全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寿命、能量密度及系统集成技术等都具有潜在的优异特性, 也是未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96]  .

图 6 SiMP负极PR-PAA黏结剂的应力释放机理 [88] . (a) 减小提起物体用力的滑轮机理; (b)  PR-PAA黏结剂用于缓解因硅颗粒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而产生应力的示意图; (c) 充放电过程中PAA-SiMP电极破碎和生成SEI膜的示意图  (网络版彩图)

3.4 隔膜

目前, 商品化锂离子动力电池中使用的隔膜材料主要是微孔的聚烯烃类薄膜, 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的单层或多层复合膜.聚烯烃类隔膜材料由于其制造工艺成熟、化学稳定性高、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商品化隔膜材料的主流,  尤其是PE的热闭孔温度对抑制电池中某些副反应的发生及阻止热失控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基于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隔膜的高性能改性隔膜材料(如无机陶瓷改性隔膜、聚合物改性隔膜等),进一步提高隔膜的安全特性和电化学特性仍将是隔膜材料研发的重点  [18] .

最近, 本课题组 [97] 通过使用耐高温的聚酰亚胺做黏结剂将纳米Al 2 O 3 涂覆在商业PE隔膜单层表面将隔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到了160℃. 本课题组  [98] 还在前期开发的SiO 2 陶瓷隔膜的基础上, 在其表面和孔径间原位聚合包覆上一层耐高温的聚多巴胺保护层, 如图7所示,  使隔膜在230℃高温下处理30min, 不但不收缩并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可以有效保障电池安全. l’Abee课题组 [99]  以耐热性的聚醚酰亚胺树脂为基材, 将其用NMP加热溶解后重新浇铸成膜, 得到的聚醚酰亚胺隔膜, 其热稳定性可达到220℃.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建立隔膜构造、隔膜孔径尺度与分布的有效调控方法, 以及引入电化学活性基团等使聚烯烃隔膜多功能化, 将是隔膜发展的重要方向.  针对耐热聚合物隔膜等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也将得到大力推进.

综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将如图8所示, 正极材料向高电压、高容量的趋势发展; 负极则以发展硅碳复合材料为主,  通过发展新型黏结剂和SEI膜调控技术使得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真正走向实际应用; 电解液近期内将以发展高电压电解液和高环境适应性电解液材料为主,  中远期则将以固态电解质材料为发展目标; 多种材料复合且结构可控的隔膜材料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的重点发展方向.

4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

4.1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单一部件、材料或组分的优化未必对电池整体性能的改善有突出效果 [100] .  发展面向电动汽车的高比能量、低成本、长寿命、安全性高的动力电池, 需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体系的关键技术予以重点关注,  解决在最终应用过程中影响性能的制约因素.

4.1.1 正极、负极材料等的选择及匹配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等基本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材料体系的选择和匹配.  因此如何选择高比能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材料体系是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

4.1.2 动力电池安全性

安全性是决定动力电池能否装车应用的先决条件

.图 7 包覆上耐高温聚多巴胺保护层的SiO 2 陶瓷隔膜 [98] . (a) 隔膜结构及合成示意图; (b) 隔膜形貌表征; (c)  隔膜热收缩性能对比(网络版彩图)

图 8 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网络版彩图)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逐步提升, 电池安全性问题无疑将更加突出. 导致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热失控,  放热副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及有机小分子气体, 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而温度的急剧上升反过来又会呈指数性加速副反应,产生更大量的热,  使电池进入无法控制的热失控状态,导致电池终发生爆炸或燃烧 [101,102] . 高比能的NCM和NCA三元正极、锰基固熔体正极均较LFP材料的热稳定性差,  使人们在发展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同时不得不更加关注安全问题 [103] . 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至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 防止短路和过充,  以降低电池热失控的引发几率; (2) 发展高灵敏性的热控制技术,阻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104] .

原标题:干货 |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正极材料查看更多>负极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