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锂电池企业正文

A123虽破产 华人科学家新创的电池公司依旧受追捧

2016-07-11 08:39来源:能见Eknower作者:冰冰关键词:锂电池液流电池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美国媒体MITTechnology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下简称《MIT科技评论》)评选出了2016年度全球“最智能”的50家公司。在这份榜单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大企业赫然在列,如亚马逊和Alphabet以及特斯拉。能源领域有6家公司入榜。

由华人科学家蒋业明(Yet-MingChiang)创办的电池公司24M,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23,它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了更加高效的锂电池,降本幅度达到50%。

 

锂不贵,锂电池却很贵

Chiang是台湾籍美国人,曾就读于MIT,是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上的科技名人,全球总排名第66位。他以创办锂电池企业A123而著名,该公司获得了2009年最大的IPO,尽管3年后公司宣告破产(点击阅读原文了解A123是怎样破产的),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在业界的声望和地位。他在MIT的平台上与风投资本合作先后创办了4家公司,其中最近的一家就是24M。

锂电池本身轻、结构紧凑以及高效,是更受欢迎的储能技术。且锂本身并不贵,Chiang称,当今电池的高成本跟电池的设计与生产工艺有着更大的关系。有分析师称,锂电池组的成本大约是500美元/千瓦时,其中有150美元用在原材料上,另有200美元用在生产上。

和其他储能技术一样,锂电池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降本增效的瓶颈。增加锂电池的容量通常有两条路:一是增加电池芯的数量,二是增加能量密度。增加电池芯的话,镍和钴等金属消耗将同比例增加,边际成本很高。最初蒋业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液流电池”,增加液流电池的容量只需连接更大的液体仓,成本很低。但要使得成本能和化石能源相竞争的话(汽油的单位成本仅为电池的四分之一),将需要一个巨大的液流仓,大概相当于一座核电厂那么大,除非是要为一座城市供能,否则根本“不可能”。

在一次对照实验之后,Chiang和同事发现静态电池(staticbattery)的电池容量在经历上万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依然能保持得十分稳定。于是他们开始认为静态电池可能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原标题:华人科学家创办的电池公司A123破产了 新创的电池公司依旧受追捧 凭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池查看更多>液流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